正文 第4章 介紹產品:激發客戶購買欲望的47種方法(2 / 3)

“的確,兒童食品尤其要講究衛生,我們公司生產的所有兒童食品都經過了12道操作嚴格的工序。另外,在質量監督機構檢查以前,我們公司內部已經進行過5次內部衛生檢查。”

現在,很多商家都意識到了這種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各大商家在廣告宣傳中也引用了精確的數據說明,例如寶潔公司某些產品的廣告宣傳:

××浴液:“經過連續28天的使用,您的肌膚可以……”

××牙膏:“隻需要14天,你的牙齒就可以……”

和很多溝通技巧一樣,使用精確的數據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使用的數據越精確,越能引起客戶的重視和信賴。但要保證所用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並且數據說明宜精不宜多,最好用最新的數據。

以發問的方式尋求客戶的真正需要

拜訪客戶,以致謝、讚美作為開場白,漸漸導入主題,困難的地方就是如何將開場白順利地導入商業主題,很自然地談到與銷售相關的話題上。銷售員必須利用探索的技巧發問,利用開放性問題來發問,好讓客戶提供足夠的信息。這樣銷售員才能發現客戶的真實需要,發現市場空白。

下麵是一個銷售員與客戶的對話:

傑西:“邁克,你穿多大的西裝?”傑西打量著邁克的身材。

傑西:“邁克,想必你一定知道,以你的身材想挑一件合身的衣服恐怕不容易,起碼衣服的腰圍就要做一些修改。請問你所穿的西裝都是在哪兒買的?”

傑西強調市麵上的成衣很少有買來不修改就適合邁克穿的。他還向邁克詢問所穿的西裝是在哪一家買的,借此,傑西可以了解到他的競爭對手是誰。

邁克:“近幾年來,我穿的西服都是從梅爾公司買的。”

傑西:“梅爾公司的信譽不錯。”

傑西從不在客戶麵前批評競爭對手,他總是說競爭對手的好話或是保持沉默。

邁克:“我很喜歡這家公司。但是,傑西,正像你說的,我實在很難抽出時間挑選適合我穿的衣服。”

傑西:“其實,許多人都有這種煩惱。要挑選一個自己喜歡,適合自己身材的衣服比較難。再說,到處逛商店去挑選衣服也是件累人的事。本公司有3 000多種布料和式樣供你選擇。我會根據你的喜好,挑出幾種料子供你選擇。”傑西強調,買成衣不如訂做好。

傑西:“你穿的衣服都是以什麼價錢買的?”

傑西覺得現在該是提價錢的時候了。

邁克:“一般都是400元左右。你賣的西服多少錢?”

傑西:“從200元到1 000元都有。這其中肯定有你所希望的價位。”

傑西說出產品的價位,但隻點到為止,沒有作進一步說明。

傑西:“我能給客戶帶來許多方便。客戶不出門就能買到所需的衣服。我一年訪問客戶兩次,了解他們有什麼需要或困難。客戶也可以隨時找到我。”

傑西強調他能為客戶解決煩惱,帶來方便。傑西的客戶多是企業的高級主管,他們主要關心的是方便。

傑西:“邁克,你很清楚,現在一般人如果受到良好的服務會受寵若驚,他會認為服務的背後隱藏著其他條件,這真是一件可歎的事。我服務客戶很徹底,徹底到使客戶不好意思找其他的廠商,而這也是我殷勤服務客戶的目的。邁克,你同意我的看法嗎?”

傑西強調“服務”,因為他相信幾乎每一位企業的高級主管都很強調“服務”。所以,傑西在談話末了以“你同意我的看法嗎”這句話來引導邁克的回答,傑西有把握讓邁克作出肯定的回答。

邁克:“當然,我同意你的看法。我最喜歡具有良好服務的廠商,但現在這種有良好服務的廠商越來越少了。”

傑西覺得邁克的想法逐漸和自己的一致了。

傑西:“提到服務,本公司有一套很好的服務計劃。假如你的衣服有破損、燒壞等情形,你隻要打電話,我立即上門服務。”

邁克:“是嗎?我有一件海藍色西裝,是幾年前買的,我很喜歡,但現在擱在家裏一直沒有穿。因為近幾年我的體重逐年減輕,這套西裝穿起來就有點肥。我想把這套西裝修改得小一點。”

傑西記住了邁克的話:邁克有一套海藍色的西裝需要修改。

傑西:“邁克,我希望你給我業務上的支持,我將提供你需要的一切服務。我希望在生意上跟你保持長久的往來,永遠替你服務。”

邁克:“傑西,什麼時候讓我看看樣品?”邁克看了看手表,向傑西暗示他的時間有限。

邁克想看傑西的樣品,傑西雖然準備了很多樣品放在包裏,但他還不打算拿出來。他想進一步詢問以了解邁克的真正需要。在了解邁克的真正需求以後,才是拿出樣品的最佳時機。

傑西:“你對衣服是否還有其他的偏愛?”傑西想知道邁克對衣服的質量和價格的看法。

邁克:“我有許多西裝都是梅爾公司出品的,我也很喜歡劍橋出品的西服。”

傑西:“劍橋的衣服不錯。邁克,以銷售員目前的商業地位來說,海藍色西裝很適合你穿。你有幾套海藍色的西裝?”

由於邁克沒有主動說出他所擁有的西裝,傑西隻好逐一詢問邁克的每一套西裝。

邁克:“隻有一套,就是先前向你提過的那一套。”

傑西:“你還有其他西裝嗎?”

邁克:“沒有了。”

傑西:“我現在拿出一些樣品給你看。如果你想到還有沒提到的西裝,請立即告訴我。”傑西邊說邊打開公文包,拿出一些樣品放在桌上。

傑西一直以發問的方式尋求邁克的真正需要,同時也在發問中表現出了一切為客戶著想的熱忱,使邁克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很好的配合,創造了良好的談話氣氛。傑西向客戶提出了許多問題以尋求客戶的真正需求,然後才展示商品,進行商品的銷售。

賣產品不如賣效果

銷售人員推銷的對象是商品,但是你應該明白的是:有時候賣商品不如賣效果。

比如別墅、名車、高爾夫會員證等高檔次的商品,它們往往是地位與身份的象征,所以,你應該在這個“地位與身份”上大做文章;汽車、音響、錄像機、旅行、空調設備,是人們追求舒適和歡樂所必需的,所以,對這類商品,你就要不遺餘力地向客戶強調它們的使用效果及賣點所在;對於微波爐、複印機、全自動洗衣機、電腦等商品,你應該在功能和經濟性上給對方以“利誘”;而對於鋼琴、大型音響設備、昂貴的化妝品、珠寶等“奢侈品”,你便可以抓住客戶的虛榮心而進行渲染。強調你的產品會產生的使用效果,有側重地加以說明,便會恰到好處地吸引住你的客戶。

國外一個著名的推銷員曾說過:“如果你想勾起對方吃牛排的欲望,將牛排放在他麵前固然有效。但最令他無法抗拒的是煎牛排的‘吱吱’聲,他會想到牛排正躺在黑色的鐵板上,吱吱作響,渾身冒油,香味四溢,不由得咽下口水。”正是這種“吱吱”的響聲使人產生了聯想,刺激了人的欲望。

為了使客戶產生購買的欲望,有時候僅僅讓客戶看到商品或進行演示是不夠的,同時還必須對他們加以適當地勸誘,使他們頭腦中呈現出這樣一幅美景———該商品的良好使用效果。

有一位推銷空調的高手,他從來不滔滔不絕地向顧客介紹空調機的優點如何如何,因為他明白,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並非完全因為東西好才想得到它,而是由於先有相應的需求,才會感到東西好。如果沒有需求的話,東西再好,他也不會買。

所以,他在推銷他的產品時並不說“這樣悶熱的天氣,如果沒有冷氣,實在令人難受”之類的刻板的套話,而是把那些有希望購買的潛在顧客想象成剛從炎熱的陽光下回到一間沒有空調的屋子裏,然後再誠懇地對他說:“您在炎熱的陽光下揮汗如雨地工作後回家來了,當您一打開房門,迎接您的是一個更加悶熱的蒸籠,您剛剛抹掉臉上的汗水,可是額頭上立即又滲出了新的汗珠。當您打開窗子,卻一點風也沒有。您打開電扇,吹來的卻是熱風,使您本來就疲憊的身體更加煩悶。可是,您想過沒有,假如您一進家門,迎麵吹來的是陣陣涼風,那將會是多麼愜意的享受啊!”

替客戶發現他的需要

先看一下這個例子,一個領帶銷售員在旅館的櫃台旁見到一位先生:

銷售員:“對不起,先生……”

客戶:“唔?你是誰?”

銷售員:“我叫本·多弗……”

客戶:“你是幹什麼的?有什麼問題嗎?”

銷售員:“哦,不,先生,沒那回事。我是愛美領帶公司的。”

客戶:“什麼?”

銷售員:“愛美領帶公司。我注意到你沒係領帶。”

客戶:“你沒看錯。”

銷售員:“我能冒昧問一下為什麼嗎?”

客戶:“當然。我就不喜歡這東西。”

(銷售員從箱子裏抽出一條樣品。)

銷售員:“我這裏有一條正好可以配你這身衣服。”

客戶:“也許是吧,可我並不需要。家裏大概有50條了。你看,我不是本地人,至少現在還不是。公司把我調過來,我是趁周末出來找房子的。找房子用不著領帶。”

銷售員:“啊,讓我成為第一個歡迎你到本地來的人吧!你從哪兒來?”

客戶:“佐治亞州阿森斯,道格斯棒球隊的故鄉,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交城市。”

銷售員:“真的?”

客戶:“那當然。我一下班就把領帶取下來,換上牛仔褲和T恤衫,先去打個把小時棒球開開心,晚上再出去玩。”

銷售員:“聽起來挺有意思。不過說到領帶……”

客戶:“不,我覺得並非如此。”

銷售員:“這個星期天減價,才12美元一條,不過我今天可以10美元賣給你。它配你的上衣很合適。”

客戶:“不,我今天不買。跟你談談還真有意思,不過我得上樓回房間去了。今天一整天我都不舒服,而且很累,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和我以前的感覺大不一樣。不管怎樣,我得休息一下了。今天晚上我想輕鬆輕鬆,在房間裏安安靜靜地喝它12罐啤酒,放鬆一下。”

銷售員:“這麼說,你對我的領帶毫無興趣。”

客戶:“沒有。再見……”

可憐的銷售員,其實他隻要做好兩件事,就會讓這個生意出現轉機。

第一件事,傾聽。如果你能讓對方多說點話,從他的話裏,你就能獲得把買賣做成的信息。

他們那段對話有多長時間?一分鍾多一點。可是我們從中可以了解到那個客戶的哪些情況呢?

他不喜歡領帶。上班的時候,他不得不戴,而且他的領帶已經約有50條。一出公司的門,他就把領帶取下來。

他不是當地人,是來這裏找房子的,找房子用不著領帶。

他來自佐治亞州阿森斯,喜歡道格斯棒球隊。

他喜歡參加社交聚會,喜歡牛仔褲、T恤衫,喜歡打打棒球,還喜歡晚上出去玩玩。

他今天的情況怎麼樣?有點兒累了。

他今天晚上想幹什麼呢?他要上樓回自己房間休息休息,要稍稍放鬆放鬆,安安靜靜地喝12罐啤酒。

銷售員要了解到客戶真正關心的是什麼,然後,極力向他們說明自己所銷售的東西能幫助他們得到他們早就渴望和需要的。

想想他今天晚上坐在房間裏,喝到第四罐啤酒的時候,腦子裏會想些什麼?好!有辦法了。

“哦,你今天晚上沒有必要一個人坐在房間裏。這家賓館有一個很好的休息廳,許多喜歡社交聚會的人都上那兒,他們中有些人一定想會會你。不過有一點,這兒可不像佐治亞州阿森斯,這兒的人晚上外出可不穿牛仔褲和T恤衫。你也得穿著講究。你知道,今晚你要想引人注目,需要點兒什麼?”

當然是一條領帶!

每個人買東西的動機都不一樣,如果這個潛在的客戶說他是牧師,晚上想在房間裏看點兒宗教方麵的書,那你怎麼辦?你該跟他說些什麼呢?

“你今晚沒必要一個人坐在房間裏。你還不知道哇,在這個美好的城市裏,每天晚上都有祈禱會。你知道你想在今晚祈禱會上引人注目,還需要點兒什麼嗎?一條領帶!是的,先生,戴上這條領帶你會非常引人注目,我敢說他們沒準還會請你站起來說說這條領帶呢!”以此啟發客戶作出決定。

掌握客戶的關注點

掌握客戶的關心點,並證明你能滿足他。

同樣一部車,每位買主購買的理由都不一樣,但結果都是買了這部車。有的是因為車子安全設計好而購買;有的是因為駕駛起來很舒適順手而購買;有的是因為車的外形正能代表他的風格而購買。

因此,掌握客戶關心的重點,仔細地訴求,證明你能完全滿足他,是展示說明時的關鍵。

無論銷售哪一種產品,都要做示範。有時客戶可能已經了解你的產品,或者對你的示範不感興趣。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你也要做示範,而且示範得越早效果就會越好,這是達成交易的一種保證。這一方法同樣也適用於各種類別產品的銷售。產品越複雜、技術性能要求越高,就越有必要通過示範使其具體化。如果你不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資料,或者不把這些資料的使用與你預期達到的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那麼你就會事倍功半。

如果你所銷售的產品不能隨身攜帶,可以利用模型、樣品、照片和圖片做示範。不要忘記帶紙筆,這樣你可以通過寫寫畫畫進一步向客戶介紹你的產品。要把所有的數據都銘刻在心、靈活運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應該把數據寫在紙上或者讓客戶把數據記下來。你也可以用簡單的圖表,如方形和圓圈,使客戶清楚地看到兩組數據之間的區別。你畫的圖表有助於使客戶產生一種形象的概念。譬如,你要說明產品的使用壽命比競爭對手的產品長兩倍,可以畫兩個長方形並加以簡單說明,其中一個長方形比另一個長方形大兩倍。你不必擔心畫得不好,大膽嚐試畫出來的圓圈要比一個老練的繪圖員畫的標準圓圈更能吸引客戶的注意。隻要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想象力,用圖表幾乎可以說明你銷售的所有產品,能給客戶留下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觀印象。

銷售員必須要記住:“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一次成功的示範等同於20次的語言推薦。空口說白話容易使客戶產生聽覺上的疲勞。為了讓客戶對產品進一步認可,銷售員需要對產品進行完美的示範,將產品的優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

把握消費者習慣的變化或使客戶培養新的消費習慣也是發掘客戶需求的有效手段。不過,這種做法失敗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改變消費習慣的成功機會有多大?什麼才是使他們改變的真正誘因呢?

歐洲有兩個鞋子銷售員一同來到非洲一個島嶼上,發現這裏沒有一個人穿鞋子。第一個銷售員向公司報告說:“鞋子在這裏根本沒有市場!”而另一個銷售員則向公司報告說:“太好了,鞋子在這裏有巨大的市場!”果然,經過說服,島上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故事中的那兩個賣鞋子的銷售員在同一事實麵前的判斷截然相反。這兩個人究竟誰的判斷更接近事實呢?鞋在這個島嶼上有沒有市場呢?實際上,沒有市場和市場飽和都是不可能的極端狀態。

精明的銷售員不會像第一個那麼悲觀,也不會像第二個那樣樂觀。而是靜下來,先了解島上人的消費習慣與消費經驗。隻有通過調查才能了解島嶼上的居民為什麼不穿鞋。通常銷售員會向當地居民問以下幾個問題:

是否是因為不知道世界上有鞋子而不穿?

是否是因為不知道穿鞋的好處而不穿?

是否是因為買不到而不穿?

是否是因為買不起而不穿?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分析最終可以了解到如何在這個市場上找到一個正確的切入點。習慣可以改變,觀念可以改變,關鍵是銷售員如何去計劃、組織、控製。習慣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即使銷售員找到了如何改變消費者的需求的切入點,也很難馬上就成功,有時候培養市場和教育消費者需要很多財力和時間上的投入。所以在決定去做改變消費者的事情時應非常慎重。

一邊介紹產品,一邊調動客戶的想象力

在向客戶介紹你的產品時,是否能夠充分調動顧客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讓顧客自己來親身體驗一下那就更好了,因為這樣做給他們的印象更深,使他們的理解也更透徹。

在這方麵,弗蘭克的一個牙醫朋友做得很絕,他把患者的X光片放在牆上,使患者一坐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牙齒損壞的情況。然後,牙醫就會說:“不要等牙壞到不能用的程度才來看病。”

所以說,在銷售的過程中,通過出示一定的實物,再說一些能夠調動顧客想象力的專業語言,就能夠讓顧客在事實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對商品產生認同感。

人的想象力是驚人的,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這就要求銷售人員能夠用自己的專業語言為顧客的想象力鋪平道路,並限製或發展客戶的想象空間,這就像製造一個固定的空間、固定的路徑,去引導顧客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想象,從而達到銷售的目的。

香港一家專營膠粘劑的商店,為了讓一種新型“強力萬能膠水”廣為人知,店主人就用膠水把一枚麵額千元的金幣粘在牆壁上,並宣稱:“誰能把金幣掰下來,金幣就歸誰所有。”一時,該店門庭若市,登場一試者不乏其人。然而,許多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徒勞而歸。有一位自詡“力拔千鈞”的氣功師專程趕來,結果也空手而歸。於是,強力萬能膠水的良好性能聲名遠播。

上述方法主要是利用客戶的好奇心理來推介產品。好奇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動機,客戶的許多購買決策有時也多受好奇心理的驅使。探索與好奇是一般人的天性,神秘奧妙的事物,也往往是大家所渴望熟悉的對象。那些顧客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或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推銷員可以利用人人皆有的好奇心來引起顧客的注意。

通過專業性的問題來吸引客戶

一位電子產品推銷員在推銷產品時,與客戶進行了這樣一番對話:

推銷員:“您孩子快上中學了吧?”

客戶愣了一下:“對呀。”

推銷員:“中學是最需要開發智力的時候,您是不是很想提高孩子的智力呢?”

客戶:“是啊,但是不知道怎樣做才有效。”

推銷員:“我這兒有一些遊戲卡,對您孩子智力的提高一定有益。您肯定認為給孩子買遊戲卡會耽誤她的學習是吧?”

客戶:“嗬嗬,是這麼想的。”

推銷員:“我的這個遊戲卡是專門為中學生設計的,它是數學、英語結合在一塊兒的智力遊戲,絕不是一般的遊戲卡。”

客戶開始猶豫。

推銷員接著說:“現在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不再像我們以前那樣一味從書本上學知識了,現代的知識是要通過各種現代的方式來汲取的。您不要固執地以為遊戲卡是害孩子的,遊戲卡現在已經成了孩子的重要學習工具了。”

接著,推銷員從包裏取出一張磁卡遞給客戶,說:“這就是新式的遊戲卡,來,咱們試一下。”

果然,對方被吸引住了。

推銷員趁熱打鐵:“現在的孩子真幸福,一生下來就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全麵發展,往往在所不惜。我去過的好幾家都買了這種遊戲卡,家長們對於這種有助於孩子成長的產品都感到非常滿意,而且還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係列產品呢。”

客戶已明顯地動了購買之心。

推銷員:“這種學習型的遊戲卡是給孩子的最佳禮物!孩子一定會高興的!您想不想要一個呢?”

後來的結果是,客戶心甘情願地購買了幾張遊戲軟盤。

在這裏,推銷員巧妙地運用了提問的藝術,一步一步,循循善誘,激發了客戶的購買欲望,使其產生了擁有這種商品的感情衝動,促使並引導對方采取了購買行動。這位推銷員夠專業吧!

對客戶進行巧妙的語言誘導

在說服中運用一定的語言誘導是很重要的,但是,運用語言誘導的時候,必須強調話語的適當性,確保使用的語言能夠達到一定的說服效果。如果語言運用不恰當,有可能會帶來完全相反的效果。

在說服的過程中,應該正確地使用誘導語言,以使說服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時,語言誘導切不可濫用,一定要恰到好處。

1.要有目的性地進行語言誘導

在進行語言暗示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要有一個所要實現的目標作為指引,不能任意地去說服,而必須讓說服過程中所有的語言指向要完成的心願。例如,你要說服客戶購買你的產品進行減肥,在設計以減肥為目的的暗示語時,必須圍繞著減肥進行。你可以暗示客戶說:“想象一下,使用了這個產品後,你身材越來越苗條了,你再也不用擔心那些熱量很高的食物了,你會達到你想要的體重的……”

要想實現暗示的特有效果,必須讓設計的說服語言指向一個專有的目的,不可沒有目的或是目的不夠單一地去進行說服活動。

2.語氣一定要帶有誘惑性

同樣的語言在一流的推銷員口中會帶給人強大的暗示和指引,而讓普通人說來則會顯得毫無價值,這就是在說話的過程中,使用一定技巧的重要性。推銷員的目的在於引導客戶進入說服過程,並且可以毫無防備地接受推銷員所施加給他的各種語言暗示,因此如何讓這些有價值的引導語言完全進入人的意識中,就需要一定的專業經驗的積累。

如果在說服中依然使用和平常一樣的腔調,甚至依然采用命令性的語氣,可能會喪失客戶的信任和好感。語氣要輕柔且讓人感覺到像是一種來自遙遠地方的引導指令,會讓人們在毫無防備的情景下自然地接受這些指令。

3.誘導用詞要具有適當性

在從誘導進入說服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合適的時間詞,要讓這些代表時間的詞或短語引起人們的注意力,起到較強的效果。如:“在決定擁有這件產品之前,你真的想感受一下它的功效嗎?”這句話讓人將注意力轉移到是否要感受產品功效,而且還假設他會試用這件產品;“在你完成這項計劃前,我想和你討論點東西。”這句話假設了你將會完成這項計劃。這些合適的時間副詞會讓人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力,恰當地運用帶有假設含義的語言,如:“你打算多快做這個決定?”暗示了你一定會作出決定;“你準備什麼時候開始更進一步的合作?”暗示了你已經處在合作狀態,同時你還要繼續合作下去。

對於一些帶有否定色彩的詞語,在運用的時候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使用,如“在你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前,不要輕易購買”,其實暗示了你一定會購買,同時暗示你去做充分的準備。這種恰如其分的暗示,會讓客戶對銷售員更信任。

說服語言的運用不是簡單地把話說出來就完事了,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以使簡單的語言收到更加有效的效果。也許,在我們試圖說服客戶的時候,說了一大堆的好話都沒起作用,而一句一針見血、抓住要害的簡單話語則可能收獲難以預想的效果,這就在於合適的話語可以帶給人們不一般的體驗,引起人們心靈上的共鳴。

總之,利用語言誘導對客戶進行暗示和說服,必須在實踐中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隻有把握住分寸和尺度,才能產生你想要的效果。

對客戶進行反複的心理暗示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心理暗示方麵的話題,那麼怎樣把它具體應用到銷售中呢?利用心理暗示進行說服究竟又有什麼樣的魔力呢?在解釋這一切之前,我們不妨先做個小實驗。

下麵是一組排比句,無論其內容是否真實,請朗誦完畢:

腦白金是最棒的送禮產品。

腦白金真的很棒。

大家都說腦白金很棒。

巷子口的小攤販都說腦白金很棒。

昨天有位小姐跟我說腦白金很棒。

聽說報紙今天有報道說腦白金很棒。

昨天電視新聞好像有講到腦白金很棒。

你聽過腦白金是一種很棒的產品嗎?

怎麼樣?現在你相信腦白金是很棒的產品了嗎?如果還不相信也沒關係,生產廠家可以繼續用800種方法來告訴你“腦白金最棒了”。

如果你還不相信,他們可以重複800次,直到你相信為止。“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電視上、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就是一個明證。

這種方式,實際上就是說服在銷售中的一種應用。

通過不斷地說明、宣傳,用盡各種表達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透過不同的媒體與消息來源,隻為讓消費者真正相信這件事情。

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不斷重複是最直接的一種說服技巧。

曆史上曾參殺人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曾參是古代一位君子,學問好,人品也好,以孝順名聞天下。

有一天,曾參出門辦事,他的母親正在家織布,忽然有個人跑來對她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很相信兒子,於是搖頭笑道:“不可能的,曾參不會殺人的。”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來對曾母說:“不好了,曾參殺人了!”

曾母心裏一驚,不過嘴上還是說:“不可能的,曾參是不會殺人的。”

話雖如此,可連續兩個人這樣說,她已經開始有些懷疑。雖然她還是相信曾參,但是她已經沒有心思織布,開始等待曾參回家。

不一會兒又有人進來了,這次是曾參家的鄰居。她很急地對曾母說:“曾參真的殺人了!已經被官府抓起來,據說現在正在審理,你快點想辦法看該怎麼辦吧。”

曾母這才真的相信曾參殺人了,由於怕受連累,正準備爬牆逃走。這時候曾參突然回來,把曾母都嚇了一跳,非常驚訝地問:“孩子,你不是因為殺人被抓起來了嗎?怎麼現在又回來了呢?難道你殺的是壞人所以不用償命嗎?”

曾參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怎麼會殺人呢?隻是那個凶手剛好和我同名同姓罷了。”

你看,錯誤的信息被連說三次就會成為事實,更何況把“送禮就送腦白金”重複800次,這是不是一樣可以成為真理?這也就是所謂的“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推銷員也可以利用心理暗示提高消費者從眾心理的表達度,從而說服他們作出最終的購買決定。

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做例證

一位顧客在兩種自行車之間猶豫不決,這時,推銷員走了過來。說:

“幾年前,我和我6歲的兒子去買了一輛自行車。我們到甲車行,對每輛64.95美元的標價吃了一驚。在當時,這是相當大的數目,向來節儉的父母,誰會為一個6歲的孩童花這麼多錢買輛自行車呢?我們轉而走向乙車行,花了34.95美元買了一輛廉價自行車。

大約6個星期後,我們回到那家店裏買了一對新把手,花去4.50美元。60天以後,我們又回到那家店買了一個鏈條,大約花掉了15美元。又過了幾個星期,我們再一次來到該店,因為軸承損壞了,我又付出了5~6美元。到這時,我才肯定這輛車無可救藥了。於是我們又到甲車行花了64.95美元買了一輛新的。

現在讓我們來做個分析:

從價格上看,乙車行的自行車單價是34.95美元,而甲車行的自行車是64.95美元。再看代價,一輛廉價自行車的代價是34.95+4.5+15+5,合計是59.45美元。這輛車騎了6個月,每月代價為大約近10美元。

甲車行自行車單價為64.95美元,騎了10年,每年代價為6.50美元。而它至今仍然是一輛好車子,隻是外觀舊了一些。”

“好了,先生,事情很清楚,便宜的自行車價格要低,而代價卻高得多。因此,我想再問你,你關心的是價格,還是代價呢?價格是一次性的,代價則是你取得這個產品後要一直關心的問題。如果你關心的是代價,你還有什麼理由不立即坐享最低代價的益處呢?”

“先生,本公司盡一切能力使產品盡善盡美,絕不使用廉價原料、廉價勞動,製造湊合能用的產品,大家(肯定包括您在內)清楚地知道:好貨不賤,賤貨不好。您肯定要長壽、高質量的產品,不是嗎?”

我們相信,顧客聽了以上一席話,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購買貴一點的車子,值得提醒的是:推銷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來做例子,顯然更具有說服力。

用講故事的方法來介紹

講故事可以引發共鳴,可以激發興趣,顯得平易近人,更能深入人心。用講故事的方法來介紹自己的產品,與客戶溝通,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客戶來到海爾冰箱的櫃台前,對海爾的銷售人員說:“你們的質量有保障嗎?”這時銷售員倒沒有就質量本身說那麼多,隻是講起海爾的總裁張瑞敏上任時砸冰箱的故事。一個故事立刻令人對海爾冰箱的質量刮目相看。

像喬·吉拉德、甘道夫、原一平、柴田和子都是講故事的大師。原一平每次在推廣保險的時候,都會講一個因沒有買保險發生意外和死亡的悲痛故事,他的真情感動得客戶流下了淚水,這時他便說道:“我真的不希望這樣的故事發生在我遇到的任何一個人身上,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我出售的不是保單,我出售的是愛和保障。”就因為原一平講故事真摯,一次又一次地打動了客戶,從而幫助他成交了一個又一個的保單,讓他成為受人尊敬的推銷大師,被譽為“推銷之神”。

所以各位朋友,不管你今天賣何種產品,你一定要收集那些能令新客戶產生共鳴、激發需要的故事。任何商品都有自己有趣的話題:它的發明、生產過程、產品帶給客戶的好處等等。銷售人員可以挑選生動、有趣的部分,把它們串成動人的故事,以此作為銷售的有效方法。所以銷售大師保羅·梅耶說:“用這種方法,你就能迎合客戶、吸引客戶的注意,使客戶產生信心和興趣,進而毫無困難地達到銷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