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1995年:收複之役 (4)(3 / 3)

在眾豪傑中,有一位個頭中等、一臉憨厚的中年人姬長孔,他來自山東省臨朐縣一家叫秦池的酒廠。這是一個正營級退伍軍官,4年前奉上級領導之命到全縣最大的虧損企業秦池酒廠做廠長。他靠著一股子軍人氣魄,膽大投廣告硬是讓企業有了起色,到1995年時銷售額做到了1億元,在北方市場有了點小名氣。在朋友的慫恿下,他也趕到梅地亞來湊熱鬧。那時與會的企業已有太陽神、娃哈哈、樂百氏、沈陽飛龍及山東三株等品牌大佬,當然還包括誌在衛冕的孔府宴酒以及發誓雪恥的孔府家酒這對“歡喜冤家”,跟這些成名英雄比鄰而坐,秦池隻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姬長孔問朋友,“今年奪標大概需要多少錢?”答,“起碼6000萬元。”姬長孔咬著嘴唇不吭聲。6000萬元――三萬噸白酒,秦池大半年的銷售額,中國首富劉家兄弟十分之一的資產。

8日上午十點整,招標會準時開始,134個企業家整裝肅然,魚貫而入,會場四周橫幅高懸,攝影機和照相機伺機而立。奪標熱點果然在“兩孔”之間展開,孔府家酒卷土重來開出的標底是上屆標王的兩倍,達6298萬元,孔府宴酒又豈肯人後,標底恰好高出100萬元,眼看大勢抵定,橫路突然殺出一匹同省黑馬,唱標唱到山東秦池時,主持人展開標紙猛地停住了,全場寂靜,以為出了什麼意外,數秒之後,一個嘶聲力竭的高音把會場推向了無比亢奮的高潮:“秦池,6666萬元!”

“誰是秦池?”“臨駒縣在哪裏?”從當時的一張照片可以看出,在場的姬長孔還很不習慣鎂光燈的聚焦及眾多記者的簇擁,在擁擠的人群中,在火一樣躥升的熱情中,他還笑得不太自然。但他顯然知道,此刻,他已衝上了華山之巔。

【企業史人物】

刁民王海

王海是中國商業世界裏的第一號“刁民”。這個從青島冒出來的青年農民很享受這樣的“頭銜”,他說,“刁民,是相對奸商而言的”。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假冒偽劣橫行,商家做廣告無所不用其及,產品質量和商業信用之差讓人咋舌,1994年,政府出台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中第49條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在此前的民法中,消費者買到假貨最好的結果是按價退貨,而如今則可以加倍賠償。王海的出現就跟這個條款有關。

1995年的3月25日,22歲的青島青年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買了十二副標價為85元的假索尼耳機,然後徑直向東城區工商局投訴,要求商場加倍賠償。執法人員問他,“你知道耳機是假冒的嗎?”王海答,“當然知道。”對方一聽就來氣了:“知道假的還買,你這不是刁民嗎?”《中國消費者報》得悉了這件新鮮事,以《刁民?聰明的消費者?》為題發了一篇新聞稿,結果,一下子炸開了一個鍋,支持、反對的各執一詞。王海則來了勁,他連著跑了京城的10家商場,專挑假貨買,然後要求雙倍索賠,50天下來,他竟真的得到了近8000元的賠償金。11月底,中國消費者協會舉辦“製止欺詐行為、落實加倍賠償”座談會,正“跑遍京城四處索賠”的王海作為“神秘嘉賓”受到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