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新聞背後的新聞(4)(1 / 3)

經與尹導演反複琢磨,我們覺得,南存輝談話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幾次國家重大政策的突破給民營企業帶來的變化上。說明民營企業在其發展中遇到了三個難得的“春天”:第一個“春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使素有經商傳統的溫州人得以“洗腳上岸”,經商辦廠,脫貧致富;第二個“春天”——鄧小平“南巡”談話,結束了“姓社姓資”的爭論,消除了人們的後顧之憂,促進了民營企業的大發展;第三個“春天”——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營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寫進《憲法》,從政治上、法律上確立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地位。

三次春天,一個結論:沒有黨的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的茁壯成長。所以,致富思源,民營企業要感謝黨,積極回報國家、社會和人民;富而思進,民營企業更應放開手腳,加快發展,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在思源的問題上,多談黨組織在民營企業中發揮的作用。在思進的問題上,要明確“爭創世界名牌,實現產業報國”的企業理念,並強調自己在工業電器領域的專業化定位。

經過一番磨合,尹導演請示台裏,得到的答複是,5月14日在北京進行現場錄製。他問我們能不能保證南存輝準時到場。

“沒有問題!”陳建克副總裁表態。

錄製現場趣聞錄

5月14日上午,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

南存輝與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導演尹滔、主持人陳偉鴻在這裏見麵。

陳偉鴻來自廈門,據稱也是剛剛加入這個節目,對南存輝的情況尚不熟悉。

尹導演、陳主持與南存輝在親切地交談著,我則隨手拿了他們為這台節目準備的腳本在一旁看了起來。看著看著,其中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幾個數據,明顯與事實不符。而偏偏這段文字是要在演播大廳的大屏幕上當眾播出的。

我把文案給南存輝看了一下,南存輝興奮的臉上變得嚴肅起來。他問尹滔這是怎麼回事,尹回答說裏麵的數據都是企業自己提供的。

南存輝說:“如果是企業說了算,那我隨便多報幾倍幾十倍行不行?”

他隨即聲明:“我並不是非要上這個節目不可,我們想的是既然中央領導指名要我們上這個節目,我們就應該響應,同時也是對我們企業形象的一次提升。如果按照這個腳本,不但提升不了企業形象,反而影響了我們的企業形象。那我寧願得罪領導,這個節目我不上了!”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尹導演、陳主持商議再三,最後作了“妥協”:大屏幕上不出現有爭議的數據,製片播出時重新調整文案。

節目錄製當晚6點40分在中央電視台西區演播大廳進行。

由於之前需要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化妝、熟悉情況,南存輝沒有來得及吃晚飯,徑直趕往錄製現場。他抓住化妝之前的一點時間,在演播廳旁邊的小賣部買了幾袋餅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開玩笑說,台上風光無限,台下餅幹充饑。

他笑笑:“台上要講得好,但我們更要努力地辦好企業,否則恐怕連餅幹也吃不上!”

事後我把這段“插曲”說給媒體的朋友們聽,大家都覺得南存輝非常實在。而他在《對話》節目中的出色表現,也給很多人留下了非常實在的感覺。

摘錄幾段如下:

主持人: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南存輝: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絕對不是我們自己幾個人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成的。首先一點就是天時好,我們非常幸運地遇上了。浙江這樣的投資環境,溫州人敢為人先,地方政府的支持,社會各界的關注,天時、地利、人和全遇上了。所以我覺得從社會角度來看,假如說我今天投資賺錢,天經地義。但把賺錢當成唯一的目的就不對了。賺錢是企業的一個目標,但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要看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平衡。假如我光想著一個人賺錢,可以不擇手段,不顧一切,我把地球都拿回家裏去也沒有用。所以,我覺得你想要持續地、健康地發展,必須考慮到社會的平衡,必須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覺得能有今天,是黨的政策好,是因為有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