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新聞背後的新聞(5)(3 / 3)

守也守得有抱負,這就是南存輝的堅守之道。

(二)

該出手時就出手,南存輝堅守中自有他的“攻略”。

稀釋股權,“革自己的命”,他以退為進,攻得有藝術,退得有勇氣。

時為20世紀90年代初。一張海外訂單,困擾正泰:產品型號供不應求。思忖再三,南存輝決定走兼並聯合之路。相繼吸納40多家當地企業,於1994年成立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個集團公司,一舉打破溫州傳統的家族企業模式。

5年之後,正泰高層會聚雁蕩山,思謀集團新出路。麵對“集而不團”

的困局,南存輝用了兩天半時間,經過反複論證甚至是激烈爭論,最終合議決定,實行更為徹底的股份製改造,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適度分離。

“我們必須逼著自己不斷變革創新,不斷超越自我。我們剛剛翻過了國內的山坡,還得爬國際化的山坡。”南存輝說,“很多‘洋軍’,正從高山坡翻過來,我們‘土八路’唯有不斷前進,才能求得生存。”

“洋軍”與“土八路”一戰,南存輝看到,向新行業進軍或許隱含著一舉趕超的曆史機遇。

揮師太陽能領域,引進美國太陽能薄膜電池專家,投資成立正泰太陽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事光伏電池及組件係統研發生產。由傳統產業向節能、環保型產業轉型,成為正泰新一輪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借力外腦,可謂攻得有智慧。

敢和世界巨頭“扳手腕”,南存輝的一朝反攻,更見氣魄。

13年24次,正泰被世界低壓電器巨頭施耐德推上法庭,一路被“窮追猛打”。步步緊逼之下,南存輝13年“韜光養晦”、默默蓄勢,爾後,一舉反擊。去年的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正泰“以其治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發起國內最大的專利侵權官司,狀告施耐德。

“真不行,我就回去修皮鞋,一樣可以活。”這位補鞋出身的溫州民營企業家,立下軍令狀。

5個月後的9月29日下午4點,市中院審判長用40分鍾宣讀厚達55頁的判決書:一審判決施耐德賠償33億元。

那一天,南存輝說:“他行,我也行,跨國巨頭也有輸的時候。”

(三)

攻守轉換,蘊含著什麼樣的博弈之道?維係著什麼樣的力量支撐?

南存輝答:“聽中央的、看國際的、幹自己的。”

“沒有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沒有今天的南存輝和正泰集團。”他一再強調,解釋說:“聽中央的,就是要根據國家相關產業、經濟發展導向和遵守法規、政策等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看國際的,就是要學習先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優秀成功企業的經驗和做法;幹自己的,就是要立足企業自身實際,持續地推進變革、創新,鑄造正泰品牌。”

“鑄造正泰品牌,既是市場取向,也是一種民族情結。”這句話,南存輝在多個場合說過。

這種民族情結,在2007年度“浙商風雲人物”評選中有了形象的描述:

他(南存輝)以氣血鑄就自己的創新之劍……揚劍出鞘,劍光閃閃,那光芒正是民族製造的精魂。

溫州經濟學家馬津龍說:“南存輝背負著沉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情結,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

南存輝卻坦言,最初的時候,他也懷疑過,正泰生產的一個小產品才賣五六塊錢,靠這個能振興民族工業嗎?但24年的風雨中,他和國際跨國公司一次次交手,對“產業報國”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深刻。今天,“創世界名牌,實現產業報國”這句口號已被確立為正泰集團的企業使命,深深地烙印在正泰人的心裏。

“作為企業家,我們要跳出財富看發展。”南存輝說,有抱負的企業著眼的不光是自己的盈虧生死。

從“拚命退出富豪榜、拚命擠進納稅榜”到一心“實現產業報國”,在同溫州民營經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南存輝肩上的責任和使命,發生著悄然而重大的變化。

這種超越自我的責任和使命,或許就是支撐南存輝攻守之道的力量所在。

走過改革開放30年,南存輝正演繹著人生戰局新的攻守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