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與中外媒體麵對麵(1)(3 / 3)

這是浙江省外宣辦和浙江電視台、陽光衛視為迎接“十六大”而聯合製作的一部獻禮片《第一桶金》,9月29日已在杭州舉行開機儀式。主要采訪對象有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東方通信集團董事長施繼興、正大青春寶集團總裁馮根生、娃哈哈集團總裁宗慶後、萬事利集團總裁沈愛琴、飛躍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邱繼寶、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書福等10人。為做好南存輝等3人的采訪,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浙江電視台編導王偉先行踩點,分別了解了三家企業的情況,為楊瀾設計了訪談話題。今日一早,王偉又來到正泰,拍攝生產車間,並拍到了南存輝與巴基斯坦客戶談判的情景,為節目準備了豐富的素材。

下午,訪談安排在溫州醫學院的一個會議室舉行。這個會議室顯然並不柳市三巨頭對話楊瀾現場高級,椅子坐上去搖搖晃晃的。所以,盡管現場指揮再三強調觀眾席上不能發出任何聲音,甚至要求工作人員把中央空調也給關了,還是沒辦法做到絕對安靜。受訪人同樣一臉的緊張。顯然是因為休息不好,三位老板不停地擦汗,而以南存輝最為頻繁。好在談的話題比較輕鬆,楊瀾的提示也非常到位,所以訪談的效果應該說是不錯的。

訪談大概持續了兩個小時。

結束後南存輝問我,“今天談得如何?”我說還可以。

“那好,我們出發!”南存輝吩咐秘書。

他將直奔火車站,乘坐晚上7點10分的列車趕往上海,第二天一早前往沈陽,主持一個投資項目的談判。

“老記”來自華爾街

2002年10月15日。

王·彼得這是第二次采訪正泰。

第一次大概是在8月份,他徑直來到我的辦公室,自我介紹是美國《華爾街日報》駐中國的記者,日前曾通過他的中國同事和我們聯係過。我隻是詫異,像他這麼一位記者,怎麼說也是個“外賓”呀,來之前為什麼不打個招呼,好讓我們派輛車去機場接一下?

記得那次王·彼得前來采訪,主要談的是企業國際化等話題。我先接待了一會兒,因有一份重要材料要寫,我便臨時把他介紹給了黨委的顏書記。中午我與一位公司老總陪北京一家行業報來的幾個記者就餐,他們是因為要推出一個“××誠信企業評選活動”找到正泰的。吃好了飯,對方拿出一張表格讓我們填寫,其實就是要我們作個表率,讓溫州其他企業都來參加評選,他們便可名正言順地收取“評選費”了。與此相反的是,當日王·彼得采訪完後,公司領導要請他吃中飯,他卻強調“不給企業添麻煩”,堅決謝絕了。

那次來訪,南存輝尚在美國出差,沒有遇上。王·彼得心有不甘,回去後不斷聯係,終於再次成行。

這次臨來前,南存輝的秘書給他打電話,表示要派車到機場接他,可他還是那句話:“不給企業添麻煩。”那天正好我們有車到機場接一位與他同機到達的外地記者,遂與王·彼得聯係,讓他一起過來。接通電話後,他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謝謝,我已打的往王朝大酒店走了。”公司領導覺得過意不去,打算給他訂房間,他的回答又是一句:“謝謝,我來之前已經預訂好了!”

采訪安排在下午進行。

王·彼得被告知,因為當天來訪的人太多,南存輝抽不開身,可能會有幾位中國記者與他一同采訪。王先生麵露遺憾,再三懇求單獨采訪南存輝。

下午2點10分,他如願見到了南存輝。他為南存輝過人的精力所折服,詳細詢問了他的創業經曆。他比較關注中共“十六大”對民營企業的影響。

王·彼得問,“你們是否擔心政策會變?”

南存輝說,擔心是大可不必的,中國的政策不斷在變,但他相信是越變越好。中國在發展中會有一些問題,這並不奇怪。美國同樣,它的經濟發達,但並不是沒有問題了,問題也還很多,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隻能在發展中逐步解決。而且,不管形勢怎麼變化,經濟的發展總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來,王·彼得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溫州提出了打造國際性輕工城的口號,電器行業應該有何打算?”

“你今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在國外行走,請問你們在國際化經營方麵有什麼新的舉措?”

“是什麼樣的理念促使你完成了企業的幾次重大變革?”

……

南存輝談笑風生,一一作答。

末了,王·彼得希望南存輝能用一句比較簡潔的話來概括正泰發展的經驗,讓他這個西方記者能一下子記住。南存輝說,我們始終堅持十六個字,這就是:立足實際,與時俱進,誠信經營,不斷創新。

王·彼得重複了一遍南存輝的話,連聲稱好。

“記者節”日誌

2002年11月6日。

今天是“記者節”,繁忙的一天從接待記者開始。

上午9點,我們迎來了《撫順晚報》經濟新聞部主任邵楓一行4人。

看過《創新正泰》電視專題片後,邵楓說,撫順是個重工業基地,85%的企業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比例還不到10%。市裏認為,沒有一批民營企業的興起,撫順的經濟就沒有活力。他們這次來訪,主要關心的是,溫州在沒有任何資源優勢的情況下經濟發展這樣迅速,溫州民營企業“長大”的原因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