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書記”的葬禮
社會
作者:葉飆 陳寧一
3月18日,原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因病去世,享年85歲。他被稱為“中國最有名的農民”,曾將貧窮落後的華西村建設成為中國公認的“天下第一村”。他曾於2005年作為封麵人物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直到“老書記”去世前幾天,他還在為前來參觀的遊客做演講。
吳仁寶成功締造了一個“理想國”。這裏“有金山銀山,也有綠水青山”。在生命最後的十年,他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把它的鑰匙平穩地交給子孫一輩。
相比華西村此前舉辦過的一係列盛會,華西村半個世紀來最有權力的人的身後事,可謂簡樸、克製。華西村的一位幹部說,喪事簡樸,不僅因為老書記一貫低調,也因為“他老人家考慮到黨中央正提倡節儉”。
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吳仁寶也顯示了他與時俱進的政治智慧。這恰是吳仁寶做大華西村的密碼之一。在後吳仁寶時代,華西村是否仍能具有這樣的能力?
子孫輩
吳仁寶的家庭成員擔任了華西村黨委將近一半的書記、副書記職位,副書記孫海燕專門解釋:“關鍵是,這些人是不是真的有才,能給華西村做貢獻。”
2013年3月22日,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出殯。
前一日的風雨在清晨來臨前停歇,人群早早在民族宮外聚集。這是一座典型的蘇式禮堂,挑高6米,穹頂中央是一顆碩大的五角星——酷似人民大會堂的布局——吳仁寶長年在這裏向各路客人介紹華西村的成就,多時一天要講五遍。
現在,四周的牆已全部蒙上黑幔白紗,遮蓋住了琳琅滿目的書畫、題字。巨大的“中國第一村”下邊,正中的“華西村真正有希望”題寫於2000年,來自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緊挨著的,是李鵬1992年的題詞,“華西村,中國農村的希望所在”。在兩幅題詞相隔的8年裏,華西村完成了上市。
吳仁寶是這座“天下第一村”的締造者。即便在2003年將村黨委書記一職“交”給四子吳協恩後,他依然是這艘巨輪上無可替代的引航員。
過去10年裏,“老書記”、“新書記”成了父子倆固定的稱呼,吳仁寶繼續以獨一無二的政治嗅覺為村莊把握方向。這場克製而不失隆重的葬禮,遵照了老書記後事從簡的遺囑,是他生命中最後一次“與時俱進”。
追悼會定於當天上午8時08分舉行,作為華西村的當家人,吳協恩最早來到現場,暫時脫下孝服,穿著襯衣、西服,得體地招呼各路客人。吳仁寶在吳協恩11歲時將他過繼給村裏一戶兒子溺死的孫姓人家。所以吳協恩的兒子姓孫,叫孫喜耀,這位“85後”澳洲留學歸來後,現任村黨委委員、華茂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據說,在過繼、婚姻等一係列事情上,吳協恩多次違抗父親。但現在,這個執掌華西村權柄的中年人身上已很難找到倔強的痕跡。他不時用手扶著額頭,麵露沉痛之色,對記者談及父親的過往,以及他們家族的共產主義信仰。
8點,一個戴眼鏡、紮馬尾、皮膚白淨的姑娘走到台前,用話筒提請全場安靜,“追悼會即將開始”。她叫周麗,是老書記的孫媳婦,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常務主任。民族宮對她的聲音並不陌生,過去幾年中,她曾無數次用標準的普通話為來客們翻譯老書記蘇南方言的演講。
1981年出生的周麗,被外界視作吳家第三代中的翹楚。3年前,她被任命為華西村新的標誌建築、龍希國際大酒店的總管,並被外界視作華西村的“三把手”。周麗的丈夫、吳仁寶的長孫吳昊是村黨委常委,管理華西村在墨西哥開辦的公司。他的父親吳協德是吳仁寶的二兒子,除擔任村黨委副書記外,還掌管華西村的支柱產業之一:鋼鐵。
8點07分,禮堂北側的門突然開了,風和光一起湧進來,吹開覆蓋在門上的白紗,令所有目光聚集在門外那群披麻戴孝的人身上。
他們魚貫而入,個子稍矮的是大兒子吳協東,早在1976年,他就成了村支部副書記,後來還當過村長,現在主管村裏的另一項支柱產業:房產、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