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戰遺留下的殘缺人生
視野
作者:張文智
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獨裁政權,如今,巴格達等地的生活已回歸正常,一些餐館和汽車展廳陸續開張。美國人想讓伊拉克人相信,他們能推翻一個政權,也能重建一個社會。10年前,12歲的瑪娃在美軍空襲中失去了右腿。她的遭遇是生活在戰爭陰影下的數百萬伊拉克人命運的縮影。
戰爭究竟給了伊拉克什麼?
突然之間,瑪娃·希瑪麗變成了一家之主。
自從母親離開人世,照顧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重擔就落在了瑪娃肩上。她竭盡全力讓自己像一個合格的家長。
在伊拉克,對失去一條腿的她來說,生活並不容易。
停電是家常便飯,常常是供電一小時,然後停電兩小時。停水更頻繁,有時一停就是兩三天。
應對這些生活中的不便,瑪娃遊刃有餘,她“買了水桶和大油罐,知道要停水時就先把水桶裝滿”。“我們已經習慣這種生活了。”瑪娃說。
但弟弟妹妹們不聽話,讓瑪娃頭疼不已。談起這些,22歲的瑪娃像個幹練的母親。“你讓他們不要鬧,他們根本不聽。”
2003年4月9日,巴格達市區薩達姆·侯賽因的塑像轟然倒塌時,12歲的瑪娃從昏迷中醒過來。她感到了鑽心的疼痛——她的右腿從膝蓋之上被截肢了。病床邊,母親竭力掩飾情緒,但悲傷依然掛在臉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瑪娃一家人住在巴格達市郊的薩巴-庫蘇爾村,那裏貧窮、混亂,槍支泛濫,馬路坑坑窪窪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簡陋的房屋隨處可見。
當年4月8日,美軍對這裏進行了空襲,永遠地改變了瑪娃的人生。
炸彈呼嘯著從天而降時,瑪娃和家人驚恐地躲在簡陋的家裏,幻想著單薄的牆壁和脆弱的屋頂能給他們帶來庇護。
巨大的爆炸聲從四麵八方傳來,震得瑪娃沒法思考,她拉著妹妹阿德拉從屋子裏跑出去。瑪娃和妹妹剛剛跑出屋子,一顆炸彈就在她們附近爆炸,瑪娃失去了知覺。
醒過來時,瑪娃發現,她不但失去了右腿,也失去了8歲的妹妹。
瑪娃的“戰鬥”剛剛開始。
“把悲傷藏在心裏”
美軍控製了離瑪娃家很近的薩德爾城。這裏也是巴格達的郊區,以前被稱為“薩達姆城”,有著逾300萬人口,是個貧窮、混亂的地方。
日子一天天過去,美軍對薩德爾城的控製逐漸加強,開始向包括薩巴-庫蘇爾村在內的周邊地區派出巡邏隊,隨隊翻譯一遍遍地向當地居民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美國人想用這種方式讓伊拉克人相信,他們能推翻一個政權,也能重建一個社會。
那次恐怖的轟炸之後,薩巴-庫蘇爾的村民對美國大兵又恨又怕。瑪娃說:“他們的樣子很嚇人,動不動就大喊大叫,還用槍指著我們。闖進屋之後,他們就翻箱倒櫃地找槍支或電線,找可以用來製造炸彈的東西。”
瑪娃始終記得美國大兵上門搜查時母親驚恐的樣子,這種恐懼感染了她。
更讓她感到難以擺脫的,是壓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快地蹦蹦跳跳,並非最困擾瑪娃的事。
國際社會多年的製裁以及薩達姆的獨裁統治,導致醫療體係千瘡百孔。伊拉克戰爭打響後,麵對大批湧入的傷員,伊拉克的醫院無法應對。瑪娃雖然接受了截肢手術,但後續治療及心理治療遲遲跟不上。
瑪娃的父親於2001年去世,她受傷時,母親的糖尿病在加速惡化。沒有人可以傾訴的瑪娃絕望極了,她“把悲傷藏在心裏,不願把痛苦說出來”。
一個德國人向她伸出援手
遭受戰爭的伊拉克物資極度匱乏,許多國家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對一些伊拉克人來說,這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美英等國的軍隊用裝有炸彈的飛機讓他們深陷戰火,然後又用飛機裝滿人道主義物資來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