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委員會發現微軟公司在眾多軟件公司中特別引人注目,該公司包括BASIC在內的幾個基本軟件已經在微型電腦領域成為標準,它的產品銷售量每年都要翻一番,顯示了很強的發展前景。因此,該委員會決定同微軟公司接觸。
雖然比爾·蓋茨對那個電話的確切含義還拿不準,但知道肯定是一件大事。
為穩妥起見,他找史蒂夫·鮑爾默一起來商量。鮑爾默也猜不透IBM公司的用意何在。但他也同樣認為,對IBM特使的到來,應該認認真真地對待。
會晤那天,他們穿得整整齊齊,這種情況在微軟公司實在是不常見的。在這裏,人們慣常的裝束是圓領衫、休閑褲和耐克運動鞋。也許是沒穿慣西裝的緣故,比爾·蓋茨的西裝很不合適,也沒有派頭。所以一開始,IBM的特使薩姆斯和哈靈頓還以為比爾·蓋茨不過是微軟公司的一個辦事員。
但是很快,他們的想法改變了。他們認為比爾·蓋茨是他們所見過的最了不起、最聰明的人。這就叫做“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鮑爾默也參加了那天的會談。在會談之前,他們被要求先在IBM公司協議上簽字。協議規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專利信息和與IBM合作的秘密,但可以自由地披露討論中沒有限製的內容。
為了保密,薩姆斯和哈靈頓並未透露IBM的“象棋計劃”,隻是暗示IBM正在考慮某種項目,可能是和另一種電腦一樣的插入式卡,還說這是一個緊急任務。
薩姆斯掌握了許多微軟公司的情報,但他沒想到微軟公司已經有了40名雇員和一個很不錯的辦公室。他掌握的是微軟公司幾個月前的情況,他的確想不到這家小公司的發展會這麼快。
薩姆斯相信微軟公司能夠成功地為IBM搞出軟件來。但能否按IBM提出的日子交貨,他還是有些擔心。薩姆斯對安全問題尤其擔心,在他看來,以比爾·蓋茨一夥人的本事,很容易偷竊一兩個IBM技術,為此,他要求比爾·蓋茨必須減少這方麵的危險。
薩姆斯和哈靈頓返回IBM時,對微軟公司已有了底,他們確信這夥年輕人的確是能幹大事的人。
比爾·蓋茨對IBM公司的主動合作既驚訝又驚喜。這是美國電腦市場上最大的一家客戶,一個小小的軟件公司能夠同它做成生意,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再看IBM,果然與眾不同,不論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管理水平還是市場形象,無一不顯示出一派大家風度。隻不過,合作項目到底是什麼,比爾·蓋茨還猜不透,因為IBM公司的特使沒有說明。
1980年8月16日,IBM公司終於確定該合作項目是開發8088芯片。此前,IBM公司還給微軟公司送來3頁正式文件,上麵詳細說明了微軟公司應履行有關保密責任的臨時條款。
文件上說,對於IBM的機密消息,微軟公司不得泄露給第三方,同時必須采取防止泄密的措施;IBM可以在不預先通知微軟公司的情況下,隨時檢查微軟公司履行保密責任的情況。此外,該協議還規定,IBM不願意接受微軟公司方麵的機密信息,因此也不負保密責任。
這個臨時條款,使IBM立於不敗之地。而微軟公司卻喪失了很多權利,稍有閃失,將付出很大的代價。如果微軟公司不慎泄露了IBM公司的秘密,將承擔法律責任;而微軟公司的秘密為IBM公司所用,連官司也沒法打。盡管比爾·蓋茨知道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還是爽快地簽了字。因為他知道,除非他不想與IBM公司做生意,否則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雖說IBM與微軟簽訂的條約被認為是“不平等條約”。但是,即使是“不平等條約”,這也是來之不易的。
自從簽訂了這一“不平等條約”之後,微軟開始漸露王者之氣,之後,微軟頻頻與IBM、蘋果等大公司合作。因為,比爾·蓋茨深知,隻有靠和強者合作才是微軟走向成功的捷徑。
13.最重要是要有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