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馮侖:馬雲講很多道理,但不怎麼裝(3)(1 / 2)

任總比我大七歲,我比馬雲大概大五歲,所以我在中間折中想了一下雙方的不同觀點。我認為,必須看到互聯網電商對房地產,特別是商業不動產、社區巨大的一個影響力。但同時當下我們也要照顧到曾經的這些房地產原有的格局。所以這是個緩慢的變化,不是一天就能變過來的。

馬雲可能一下就說到了質變那一點,而任總還在量變的過程中。所以,我在他們兩邊看到了一些他們角度上的不同。

互聯網+房地產:未來的虛擬開發商

馬雲和王健林打過一個億的賭,我覺得現在結果都已經有了。王健林王總已經完全向電商“投降”了,整個萬達集團和電商這一塊的很多公司有了多方麵的戰略合作,他們已經有這個意向。

萬通這邊也有了一些互聯網的合作。前兩天還在研究,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跟房地產之間的這種結合和創新。我們最近也做了不少的嚐試和努力,特別是定製了一個平台,把房子的製造過程完全放在網上,年輕人可以在網上自由地選擇和定製不同的地塊、不同城市、不同類型的房子。另外開發商也完全開放,傳統的開發商在這個平台上,由實體的商家,變成了一個虛擬的商家。

我們在做這樣一種變革的嚐試,使房子的建築過程,能夠完全變得開放,很多人可以參與,而且很容易降低房子的成本,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好的服務,也能夠更快地把這個房子造出來。

當然現在還隻是開始,我希望能夠在未來幾年裏,看到這個平台的成功。此外,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能會去馬雲的淘寶、天貓上賣房子。

馬雲的堅定直接更有利於商業談判

馬雲很堅定、很直接的表達方式和我“四兩撥千斤”的表達方式相比,從商業上、談判的角度,馬雲更勝我一籌。

在公司這麼多年,我發現自己不怎麼會談錢,為什麼呢?因為我太能理解大家了,和馬雲的原則性和靈活性處理比較,我有時候妥協的有點多。這兩種方式,是工作方法不同,馬雲這個性格的清晰和原則性,會讓他去跟人談事的時候也比較清晰。而我,說好聽點吧,叫“圓容”,就是比較能夠照顧到大家的想法。

但真正到商業利益上的時候,我有時候會不夠堅持,所以我盡量避免直接去跟人談錢,而是讓團隊去跟人談,談到堅持不下的時候,我再來發揮我的特點,把一個複雜的事怎麼給它弄成。團隊也知道,關鍵利益都是他們去談,然後遇到困難、特別複雜的事情,我能夠幫他們化解,這是我能夠做的事情。所以大家的角色不一樣。

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成功的,一定要有一個搭檔去做。二十多年,我每一件事情做得好壞,都取決於跟誰搭檔。但是馬總、柳總、王總,他們比我能幹,他們團隊隻要圍著他轉,就能夠做得很好。我是一個人隻有一半能力,還得再有一個人和我合起來,然後形成一個完整的能力,之後再讓團隊的人圍著我們轉,才能把事做成。

其實我說這些並不是因為我謙虛。“善處下者而馭上”,我知道自己低在哪兒。其實我心是想著很高的地方,人如果說不知道自己“低”在哪裏,說明你根本不知道“高”是什麼。

上市隻是馬雲的又一次“創造”

阿裏巴巴很牛,但是其實馬雲很不輕鬆,他要承受“無形的風”的壓力。

阿裏巴巴包括馬雲,從一顆小小的種子,然後現在已經發展成一棵大樹,在紐交所上市,整個數額也是紐交所的一個“BigDeal”。現在很多人都說這個事意義非凡,我覺得阿裏巴巴做的事情,叫做改變、創造。馬雲改變了我們很多行為方式,他創造了很多我們認為不可能的業績和未來,每天都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對他所能創造的變化,我從來都不懷疑,無非就是又改變了一次。

阿裏巴巴在紐約上市,這是一個巨大的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投資人的關注。在美國上市不像在香港,美國資本監管非常之複雜,挑戰非常之難,所以把“中國企業”真正變成了國際性的企業,這也是馬雲的創造。

阿裏巴巴,最開始隻是“杭州人的阿裏巴巴”,再變成了“中國年輕人的阿裏巴巴”,到阿裏巴巴整個國際性的電商業務布局開始,它已經變成“整個中國人的阿裏巴巴”了,下一步就快變成“全地球人的阿裏巴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