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任誌強,原華遠地產董事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理事,北京市第九、第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他出身紅二代,入伍九年,最後以地產商為人所知。人稱“大炮”的任誌強有個口出狂言愛“放炮”的嗜好,每遇出頭露臉的機會,都放出一段驚人的語錄,而且由於觀點尖銳,受到廣泛爭議,盡管如此任誌強依然我行我素地繼續發表著他的言論。
任誌強在中國房地產界裏頗有“任我行”的味道,年過半百仍展示強悍的“憤青”作風。他或許是一個狂妄的人,是一個十分張揚的人,但他更是一個十分率真的人,不像有的商人,說話吞吞吐吐,或避而不答,或答非所問。他不僅有問必答,而且鋒芒畢露,敢於說真話。
初識馬雲
我跟馬雲認識是在一次會議上,當時和他並不是特別熟。那次會議之後,有一次我因為房地產的事情到杭州去開一個會,剛到酒店的時候,馬雲就給我打來了電話,說一定要來拜訪我。說到了杭州,他一定要盡盡地主之誼,要來見一次麵,想請我吃一頓飯之類的。那時候可能因為我的名氣比他還大吧。當然我沒有吃飯,但和他聊得很愉快。
我們認識十多年了,剛認識的時候,他還是比較年輕的。我對他的第一印象,馬雲是一個把“未來”放在平時工作思路、觀點裏的年輕人。他表現出來的是“我不甘寂寞,我要努力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可能是我對他比較強烈的一個認識。
像發酵一樣發展的馬雲
後來我和馬雲就越見越多了,對他的了解也多了。
最初的時候,我並不了解他的淘寶,或者網絡的一些東西。那個時候,我更注意的是已經在市場上比較有影響的一些人,而馬雲那時候剛剛起步。但馬雲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就很短的幾年,馬雲就從默默無聞一下子迅速地就膨脹了。我們都需要通過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讓企業奠定一定的基礎,或者說取得一定的發展,但馬雲就像發酵一樣,速度很快。
我和馬雲最大的差別,他是以年輕人為主,或者說以消費者為主的。馬雲可以讓最普通的人或者最底層的人用很少錢來進行創業。對我來說,麵對的可能是少數的人群。因為能買得起房子的人,願意住好房子的人在現今社會中應該說是少數人群。這可能是我們在產品或行業之間的差別。
我們屬於比較老的一代人,思維跟不上他。他比我們要快得多,特別是關於高科技、網絡上的東西,我們一開始還不熟悉,還沉醉在傳統行業中的時候,而他們已經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所以代與代之間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
一起做公益
我和馬雲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都在從事公益。在公益活動中可能我們“代”的差別就沒有了,公益變成了我們一個共同的東西。
公益活動對成功的企業家來說,甚至對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有了錢,你才能做公益,有的時候付出的是時間,而不僅僅是金錢。
做公益沒有年齡上的差別、時代的差別,所有人都能做。在從事公益活動中我們可能很容易走到一起,年齡上或者客戶群上的分別問題都不存在了,因為都是同一個目標。
馬雲和我做的相當一部分公益是共同的,都是為了環保。所以在環保公益問題上,或者大自然保護公益問題上,我們就更容易談到一起。我們每一次公益活動,都在尋找一個共同的目標。比如說做公益活動的時候,他會從他的角度出發,我會從我的角度出發,但最終能找到一個共同點。所以大自然基金會和我們阿拉善之間有很多合作。
去年《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這個欄目,馬雲從阿裏出了一部分錢。這個欄目是兩隊人代表兩個基金會進行很激烈的角逐,而最終取得的成果,一部分錢轉移到馬雲的大自然基金會裏,另一部分轉移到我們的阿拉善項目。這個欄目裏,兩個隊既有共同的部分,也有需要互相爭奪的部分。但大家的目標都很清楚,就是這個錢要用於自然環保。
我和馬雲之間有很多印象很深刻的東西。
馬雲更注重打太極拳,而我更注重打高爾夫。但不管是在亞布力論壇的問題上,還是在自然環保的問題上,還是在其他一些問題上,我們合作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並不會因為我願意打高爾夫,而他願意打太極拳,這中間就產生什麼隔閡。
少讀勵誌書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常常都有共同點的,而有些別的事情就不一定非要相同。比如說,馬雲也來參加我們的讀書會,但是他跟大家講的卻是希望大家不要讀書。
有些人覺得,馬雲去參加讀書會為什麼說不讀書呢?其實他是說不要讀那些“不必要”的書,或者說不要讀那些專門寫給年輕人的勵誌書。那些勵誌書,可能是最害人的書。應該要讀的是和自己的業務,或者和自己生活興趣有關的一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