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是個不拘一格的人,我最欣賞的實際上是他不受現有條件的框框,往未來去想。
我們現在和他的差別在於,做房地產的要蓋一百多個章,這一百多個章,沒任何一個都不能突破現實,所以隻能固守在傳統條件下。
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工作方法都和馬雲有巨大的差別,馬雲他們的互聯網是一個以虛擬為主的東西,網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經濟為主控。所以馬雲會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想都打開了,他不受這些限製性條件的約束。所以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他發展更快,有約束的時候,他就想辦法突破這些約束去發展。
所以現在的很多企業管理者就一定不能受限製。如果馬雲的思想受到各種各樣的限製,沒有突破能力的話,他就不可能有這麼高速的發展。高科技的特征就是要打破原來的,否則就不會有突破了。
“打破原來”和“固守原來”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的行業有一些一定要固守的傳統,比如說建築風格,可能是一千年以前的建築風格,可能是徽派建築風格等等,這些是追隨傳統的東西。而馬雲是打破傳統的東西,把過去的東西都打碎了,重新建立一條新的製度和新的體係。
比如說互聯網金融。盡管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東西,但沒有像馬雲一樣想出了一個更新的點子、方法把它突破。
這個是對中國非常重要的,中國最缺少的就是思想的開放,所以改革之初就講的是“解放思想”。現在也同樣,如果把思維的方式放在一個籠子裏捆住了以後就很難去突破,而馬雲恰恰有能夠自我突破的思維方式。
馬雲應該更結合傳統
如果完全不顧傳統的東西,也可能犯很多錯誤。最好是在兩者之間有所結合,一方麵要有所突破,另外一方麵也不能把傳統都扔了。
比如,在我們讀書會上,馬雲說“最好不讀書”,聽不懂的人可能就誤解了,或者媒體傳播出去之後,就變成了好像馬雲是不讀書的。
馬雲覺得自己不太讀書,所以他推薦不出來太多書。但是對他有作用的一些書,他可能認真去讀了好幾遍也覺得還沒讀夠,還要再讀。其實馬雲也在追求傳統,比如說佛、道這些東西,他也在追隨。但可能隻是在他的工作方麵或者他經營的方麵,很難看到這些東西罷了。
如果馬雲在言論、在行為上把這兩者都能結合起來,他能贏得更多的“觀眾”。
馬雲在2013年“雙十一”的時候,銷售額是350億元,他說這將讓房地產商感到震撼。我當時就給他在微博上回了一個,說這隻是我們一個企業、一個樓盤或者賣幾塊地的錢。我覺得,馬雲對這兩者之間差別還沒太弄懂,這可能是他的缺點,就是我們屬於傳統的東西,我覺得有些他還沒搞懂。
為什麼這些傳統行業不能像他一樣?可能他就不知道我們這樣的房產企業,一個項目中間要蓋一百多個章,如果沒有這一百多個章可能就會出問題。比如說沒有消防章行嗎,沒有人防章行嗎?不行。這些章實際上是對土地的約束和對房屋的安全性的約束。但馬雲他們可能不需要蓋一百多個章。用戶如果說這個商品不好了,那就可以給用戶換,還能再上個保險。但我們房地產企業不行。
當然馬雲他們電商的運送量可能比我們大多了,因為我們是不移動的,他是移動的。所以他們就需要一個巨大的物流來幫助完成這三百多億的移動,我們要做三百多億的話也許不需要他這麼多物流運輸,這也是傳統行業和新型行業之間的差別。
馬雲認為“雙十一”的銷售額幾百個億已經很高很高了,三百多億對一個地產商來說其實不完全是很難做到的東西。從我們行業來說,去年房地產一年的銷售額是八萬多億,而電商的年銷售額隻有一萬多億,這個差別還是巨大的。即使他們再提升提升,到四萬億、五萬億,那也還是一個巨大的差別。房地產的八萬多億,如果除一除天數,那每天銷售都有兩百億。
這就是行業差別,可能馬雲對事情的認識應該說是有點想當然了吧,可能他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很多傳統企業,所以我覺得他還有很多缺點。
監管應該對馬雲更開放一些
在之前政府限製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支付額度,就是限製轉賬的事時,我當時發了兩條微博支持馬雲。
結果中國人民銀行的劉士餘副行長就對我非常有意見,上次開會的時候,劉士餘副行長對我說:“我跟你有什麼仇啊,你這麼批評我?”
我說:“我跟你沒仇,但是我認為這是個全社會的事情,不是我個人的事情。我認為應該支持互聯網金融,至少你要允許馬雲試試。不管可能有什麼樣的問題,你應該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去進行監管,這是你的權力。政府有監管的權力,要防範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對社會造成的傷害,但不是用‘禁’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大禹治水之前實際上也有人治水。那為什麼前任們治水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呢?因為他們用的方法是“堵”,每個地方都堵,結果每個地方都發大水。而大禹治水做的是“疏”而不是“堵”。在網絡這樣的新事物上,我們過於傳統了。可能因為我們對新鮮事物接觸不足,所以我們經常會用“堵”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