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永好,生於1951年9月,四川成都人,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2年,劉永好與三位兄長一道,在四川成都新津縣農村創業,並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1992年注冊成立希望集團。1995年,希望集團被中國國家工商局評選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名。
1996年,劉永好組建了新希望集團。今天,新希望集團已擁有8萬餘名員工,產業涉及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金融與投資等領域。
曾擔任全國工商聯第七、第八屆副主席,連任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會議常委會委員,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06年、2010年兩次榮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在日本認識了馬雲
馬雲創立阿裏巴巴不久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第一反應,我覺得“阿裏巴巴”這個名字好熟悉,是中東的一個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就像中國的“孫悟空”。互聯網的企業比較開放,比較大膽,比較有特色,所以敢用這樣的名字。
有一次日本的經團聯搞了一個論壇,邀請我去參加。整個大會去了大概一千多個人,一個大會議堂全部都坐滿了,日本最重要的企業都去了,包括鬆下、東芝、夏普、豐田、日立這些大企業。
當時我做了個演講,講的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我們的成長。當時中國經濟總體規模還不大,日本人不太了解中國的私營企業情況,但是我講了以後,反響還是比較熱烈的。我講完下台之後,很多人給我遞名片,很多人希望跟我能夠建立溝通和交流,也有很多人希望我們在日本做一些投資、發展、合作。
大概十來分鍾之後,我被工作人員護送著往外走,突然我發現一個人,個子不高,這不是馬雲嘛。
馬雲說:“剛才聽到你的講話,講得挺好的。”我說:“你也在這開會啊?”他說:“我也在這開會,你什麼時候來的?”我說:“我昨天來的。”他說:“我比你早來兩天。”我說:“京都我不太熟悉,我第一次來。京都有什麼好看的、好玩的,我確實不懂。”他說:“這樣吧,我帶你去。”馬雲這個人,一直都是很熱情的。
後來,我還和他說,我不會講日文,他說:“我會講英文啊,這裏的人,會講英文的很多。而且我還來過這裏,我帶你去逛逛。”結果整個下午,他就帶我到京都的皇宮、古城牆去了。經過一個公園時,他說給我講那個公園裏麵,京都早年的一些事兒,當時的武士,日本的曆史、建築、人文。我當時就覺得馬雲很厲害啊,個子小小的,怎麼懂那麼多東西。
同時他和我談了他過去的經曆,他對日本的了解,對日本建築的理解,談對這次會議的看法,談企業發展,談互聯網;他覺得互聯網今後會有大的發展。
我也跟他談了我的一些見解,但是我們完全沒談投資,沒談錢的事情。其實那次假如我主動地說“你要投資嗎?那麼我投一點”,或許我們共同來做,那麼今天可能就沒有雅虎,就沒有軟銀的事了,今天就會是新的格局了。
這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是這樣的。當今互聯網發展浩浩蕩蕩,馬雲是走在前列的,他是先驅,而我在傳統產業方麵也走在前列。
傳統產業,特別是我從事的農業和食品行業已經有上千年曆史了,而且今天還在做。這個最傳統的行業見到了最現代、最新潮的行業的領軍人物。所以我們那次碰撞比較有意思。
馬雲好學
之前和他認識,但是並沒有特別的交往,那天我印象特別深,他用了整整半天的時間陪著我,而且我們談得很好,最後把我送到酒店。我感覺馬雲頭腦特別靈活,特別願意提供服務,好交朋友,對人也比較真誠,同時他知識麵特別豐富,很開朗,很熱情。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馬雲就有了很好的印象。
馬雲對很多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同時他還比較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會隨便地附和。他很執著,是懂得堅持的人。另外馬雲國際化的程度比較高,他的英文很好,善於和別人打交道。
馬雲很會創新,很會學習,他會到處看,到處走,到處溝通。凡是發覺對他企業有幫助的事情,那麼他就會去做;對他企業不會有幫助的事,他也會去了解。他學習的精神奠定了他的知識麵,所以當別人沒有做互聯網營銷,沒有這樣市場的推廣的時候,他去做了。如今他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互聯網營銷的大家,跟他的知識積累、他的勇於創新、他的個性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