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第二代”幾乎都有相同的成長經曆:在國內出生,先是在國內上學,然後到海外上學,再回來工作,在國內跟企業一塊進步、成長。很多人對這些所謂“企業家二代”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和說法。
我女兒劉暢,她在第二代裏,年齡稍微偏大一些,她比較樸實並且比較直率,而且還比較有號召力。大家都說她好像是第二代裏的一個小小的領袖,經常聯係別人一塊吃飯、慶生、交流、學習甚至做慈善,她們有自己的圈子。
我覺得我們這代企業家比較勤奮,比較能吃苦,比較拚搏,比較任勞任怨;在新一代的創業人裏麵,也有這樣的氣質,但是他們在創新方麵,在國際化方麵,在知識的多元化方麵,在跟市場接軌這方麵,在文化這方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發展,這就是傳承。
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社會的進步是無限的。那麼怎麼樣讓有限的企業生存能力延續下去,傳承下去,這是每一個企業人都在考慮的。
所以,我們的企業要考慮不單單是交給自己的子女,更要使企業有更多的傳承者。這個傳承不是指傳承給一個人、兩個人,而是傳承一個體係,傳承給一幫人,站在整個社會的角度講,傳承的是企業家精神。
時代造就成功者
我跟馬雲,雖然說我們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我創業的時間要早一些,從某種角度上說,我們80年代初創業的企業家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代創業者,而馬雲他們90年代創業的是第二代了,現在創業的或許是第三代了。我們這兩代,非常幸運趕上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這波大潮,趕上了我們國家從貧窮發展到比較富裕的這幾十年,趕上了國家的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也趕上了互聯網發展的幾十年。
我們親眼見證了中國的貧窮、發展和現在,見證了傳統的產業和互聯網的結合,以及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變遷,我們也見證或正在推動著這個偉大的變革。我和馬雲這些人,以及新的創業者和以後的企業家們,將會和廣大的學生、工人、農民們一道為推動“中國夢”的實現貢獻我們的力量。
我們這代人在那樣的曆史背景下,抓住了當時的一些條件,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也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們是感到驕傲的。但是成功的,不可能總是你,所以現在出了馬雲,出了一些新的互聯網的“英雄”,之後還會湧現一些新的創業者。
社會就是這樣,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變動,不斷“後浪推前浪”。
我們應該感謝馬雲
馬雲和我們一幫企業家閑聊,他常說:“你們這幫人根本不是我的用戶,我的用戶是什麼呢?是普通人,是最基層的一些人。”確實我們很少上網買東西,幾乎都是我們的秘書或者身邊人幫著買的,所以我們用得並不多。但是我們關注,我們在看,因為互聯網麵對的是更巨大的市場。
比如,我女兒就常常用淘寶。昨天她買了一些衣服,說是網上購的,不僅快,而且便宜,質量還挺好的。我看了之後,感觸很深。現在,她們能在國外買一些東西,而且買東西這個步驟那麼簡單、方便,東西還便宜。這種交易的規則,生存、生活的狀態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前我們要買東西必須去趕集,在農村的時候每周三、周六是趕集的,大家就一塊兒到街上去,人擠人;後來有了百貨大樓、商場;現在百貨大樓、商場的生意慢慢地往下走,大家都在家裏邊,在手機上買東西,這就是社會的變化,這也是進步。
有些人說這就叫“互聯網精神”,互聯網不單單改變了我們企業的行為,更改變了人們基本的生活方式。所以馬雲他們這些人,確實很了不起。
所以有些人要感謝馬雲,因為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使得中國普通老百姓有了創業的機會,數千萬的人在網上做交易;也使普通老百姓,小青年們購物更加方便了,生活更精彩了。
最後,我祝賀馬雲的阿裏巴巴在美國上市,也希望通過在美國上市,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其他行業的企業被國際社會所認同,同時也希望“中國製造”能被世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