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搞好營銷管理(2)(2 / 3)

改革開放之前的多數中國企業,並不重視廣告的使用。受“真金不怕火煉”、“槍打出頭鳥”等思想的支配,那個年代廣告被普遍認為是心虛和廉價的體現,張揚和暴露也都被視作可恥行為。然而,近些年來,廣告已然成為商品經濟的產物。人們逐漸有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意識,開始出現“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等新穎的廣告詞。一則好的廣告,能讓消費者產生興趣,從而產生購買行動。

廣告作為一種促銷形式,指的是企業通過各種媒介向消費者推銷產品,以達到大規模出售的目的。如何做好廣告也是一門藝術,一則好的廣告登出之前,我們要理清頭緒做好以下幾項準備:向誰宣傳、宣傳什麼、在什麼地方宣傳以及什麼時候登出。

案例

伍德拉夫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前任老板,在他掌管該公司時曾經這樣告誡企業高層:“可樂這種飲品,99.1%是水、碳酸和糖漿,如果不常做廣告宣傳,恐怕沒人會喝。”

可口可樂被人們視作美國精神的象征,如今已經暢銷全世界,共打開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可口可樂作為一種普通的碳酸飲料,能夠受到那麼多人的青睞,廣告作用不可低估。

1886年可口可樂剛剛成立,不惜花大價錢,做大量的廣告推廣擴大產品的銷路。當年的可口可樂隻是一個小作坊,成立當年的年營業額隻有50美元,光廣告費就用掉了46美元;15年後的1901年,他們的營業額增長到12萬美元,其中10萬美元用來做廣告;近年來可口可樂每年的平均廣告費高達6億美元甚至更多。

我們不妨為可口可樂算一筆賬:1886年其廣告費占營業額的92%,1901年為83%。也許正是這種昂貴的代價,才讓99.1%都是水、碳酸和糖漿的普通飲料,成為世界銷量第一名的飲料。

點評

任何企業在任何時間都不能忽略廣告的意義,一款好的產品借助於現代化科學手段的廣告,其所發揮的作用是驚人的。企業的經濟效益離不開廣告,企業的社會形象也同樣離不開廣告,隻有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使企業的整體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別讓廣告毀了自己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才了解到“廣告”這個詞的含義。到了90年代,越來越多的商家們熱衷於使用廣告宣傳來提高知名度。然而物極必反,廣告多了就意味著失敗的廣告也跟著多了。

企業經營效益因為廣告而翻車的事件時有發生。很多原因都能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比如廣告做得太多,但宣傳的內容不被消費者認可,雖然知名度提高了不少,但消費者的接受度卻低得可憐。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過於依賴廣告效應,一旦停止宣傳效益就會回落。更讓人撓頭的是,由於使用了不當的方式,其宣傳的效果越來越差,但廠商誤以為宣傳的力度不夠,對廣告的投入越來越高,最後形成騎虎難下的局麵。

案例

雀巢咖啡在使用廣告語方麵,也曾經走過一段彎路。

喜歡喝雀巢咖啡的人都知道,這種咖啡的特點是“速溶”,入水即化非常方便。雀巢人也是把“即衝即飲”作為宣傳噱頭的。

但是,他們的廣告登出後效果並不好,非但沒有熱銷,反而招致了消費者的敵對情緒。為了找出其中的緣由,公司開始派人進行專門的調查,後來才發現,問題出在人們對於“速溶咖啡”的誤解和偏見上。人們都認為咖啡能衝的那麼快,味道肯定好不到哪去,他們更喜歡“慢工出細活”的老牌咖啡。家庭主婦們對此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她們認為買速溶咖啡是懶惰的表現,她們更願意親力親為,給家人磨咖啡、煮咖啡。

掌握了這些信息後,雀巢人即刻換上了新的宣傳主題。他們不再把“速溶”作為重點,而是大力宣傳雀巢咖啡如何新潮,並且強調其口感如何之醇厚、芳香。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他們還加入了很多新穎的創意,在包裝袋上增加了很多優質咖啡豆的圖像,並以“味道好極了”作為宣傳口號。

采取了這些補救措施後,公司又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提高了宣傳攻勢。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終於消除了用戶們的誤解和偏見,雀巢速溶咖啡慢慢發展成為美國的暢銷產品,為推向國際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點評

企業之所以要做廣告,無非是想提高消費者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購買欲望,從而擴大本產品的市場份額。衡量一則廣告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是看它能否吸引顧客來買本產品,如果有人買並且量很大,就說明這則廣告是成功的,反之則不然。失敗的廣告會讓顧客產生反感,有的甚至會產生敵對情緒,最終導致消費人群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