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搞好營銷管理(2)(3 / 3)

“價格越高越容易暢銷”

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們買東西的目的已經從“實用”演變為“炫耀”。稍微留意一下身邊的人就會發現,有些員工使用的手機或電腦比老板的還要貴。這反映出人們已經有了揮霍性消費心理,由此,美國的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的觀點。

我們可以拿自己的購買經曆作為參考。同一款式、皮質幾近相同的一雙皮鞋,一般的鞋店隻賣幾十元,可一旦這款皮鞋在大型商場上架銷售後,價格會漲到幾百元。奇怪的是,仍然有人在買,而且為數眾多。

另外,一些天價商品也能在市場上走俏,比如單價1萬多的眼鏡架、6萬多的所謂限量版手機和接近200萬元的鋼琴等等。

其實,消費者之所以要購買這種商品,目的並不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需要。於是,一種怪異的甚至不可理喻的經濟現象產生了:不買最好的,隻買最貴的。

案例

師傅為了啟發徒弟,讓他去菜市場去推銷一塊石頭,並且告訴他不能把它賣掉。

“問問他們願意出多少錢買,隻問價格不許真賣。”

於是,徒弟就帶著這塊精美的石頭去了菜市場。菜販子們都很喜歡這塊石頭,打算把它買下來給自己的孩子做掛飾,或者打磨一下塗上顏色做假秤砣蒙騙消費者。但是他們的出價並不高,最多隻是幾枚硬幣而已。

徒弟灰心喪氣地回到師傅身邊:“它最多隻能賣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帶著他去黃金市場吧,問問那兒的人願意出多少。

這次還是不能賣,隻打聽價格便可。”

半天的工夫,徒弟高興地跑回來了:“太好了,那裏的人財大氣粗,最高的願意拿1000塊錢換這塊石頭。”

師父說:“好!別歇著了,現在你趕緊去珠寶市場,低於50萬不要賣。”

徒弟剛到珠寶市場就驚呆了,門口就有人開價5萬,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剛進去沒多久,就漲到了10萬,20萬,30萬,擠上門撕破了喉嚨競相叫價。

徒弟說:“價格太低了,我不能賣給你們,我師傅說了,低於50萬不許我賣它。”

話雖這麼說,他心裏已經突突直跳了:“這些人都瘋了吧?”對他而言,菜市場的價格就已經出的夠高了,這裏的人竟然可以叫到幾十萬。最後,他以50萬的價格把這塊石頭賣掉了。

徒弟回來後,師父說:“你現在明白了吧?同樣一個東西,如果你不抬高它的價位,就永遠不會得到更高的價錢。”

點評

人們的消費觀念,從追求質量和數量,逐漸轉變為追求高品味高格調,跟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必然關聯。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利用新的消費觀念來探索新的營銷策略。比如借助媒體大肆宣傳,先提高商品的影響力,使你的商品成為“高層次”的代言詞,讓消費者一見到你的產品就聯想到“名貴”和“奢華”,從而加深消費者們對這種商品的好感。

搞好產品的外形和包裝

隨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經營者們的銷售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一款產品要在市場中嶄露頭角,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外,其外形和包裝也顯得尤為重要。

包裝是產品的外在表現,一種吸人眼球造型別致的包裝,通常能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為了考證這一觀點,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型化學工業公司“杜邦公司”做過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根據商品的包裝挑選商品的消費者占63%,這一發現後來被稱為“杜邦定律”。另外,英國針對女性購物者做過調查,證實了女士比男士更容易被產品的外形包裝吸引,麵對琳琅滿目的精美包裝,女士的購買數量總是超出自己的計劃。

因此,生產經營在注重商品內在質量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外在的質量,也就是產品的外形和包裝。經營者們的包裝策略各有千秋,但他們都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