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搞好危機管理(2)(1 / 3)

6.避免盲目的投資和並購

充裕的流動資金是抵禦經濟危機的先決條件。由於缺乏判斷市場發展前景的信息,在經濟危機期間,資金實力雄厚的中小企業,盲目地進行多元化投資或並購,很可能會導致企業資產的惡化。

案例

對中國的外貿企業而言,2008年是一個真正的冬天。張驍原來就職於浙江義烏一家外貿公司,由於金融危機他失業了。2008年10月,張驍毅然注冊公司,逆勢殺入外貿行業,主要做進口生意。因為他認為,金融危機對國外客商的影響遠遠大於國內,麵對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急於為產品找銷路的他們十分饑渴。

張驍的第一筆業務來自於一家經營“洋零食”的歐洲公司。這家公司代理歐洲幾十個暢銷的糖果、咖啡和巧克力品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們急於回收資金,不僅報價比幾個月前低40%,而且采取支付訂金、貨到付款的方式。在與對方商談時,張驍便開始尋找下家,由於他的產品價格比國內同類批發商低了很多,貨還沒有到,早已被訂購一空。

有了第一筆利潤作為流動資金,張驍繼續挖掘這種逆向的商機。每年的10月和11月,由於聖誕節將至,本是聖誕禮品出口的旺季,然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的訂單大幅減少,而一些對市場變化反應慢的企業卻積壓了大量的聖誕禮品。張驍發現這一商機後,立即把這些企業積壓的聖誕禮品銷往國內市場。由於國內越來越多的人都過舶來的聖誕節,這些原本應該銷往國外的聖誕禮品迅速在國內被消化了。

除了國內廠商的積壓產品,張驍還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廠商的滯銷產品。張驍原來經常接觸一些外商提供的樣品,這些產品新穎獨特,很受國內消費者的青睞。通過銷售國外廠商的滯銷產品,張驍又找到了一條新財路。

點評

正所謂“船小好調頭”。在金融危機麵前,中小企業恰恰具有小舢板機動靈活的優勢,可以隨機應變,抓住金融危機中蘊藏的寶貴機遇。

當那些笨重的大企業轉身困難的時候,中小企業反倒可以趁勢而起,發展和壯大自己。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具備獨到眼光的成功範例。

怎樣解決公關危機

公關危機是企業管理的不速之客,它潛伏在企業內部和外部市場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中。看似不起眼的一點小差錯,就很有可能讓企業麵臨一場災難。公關危機有些是顯性的,較容易處理,也有一些是不好被察覺的。怎樣巧妙應對公關危機,應該得到每一個企業重視。處理好來勢凶猛並且非常棘手的公關危機,不僅需要管理者具備過人的智慧、膽識和魄力,還需要強大的媒體資源。

總的來說,處理這種危機事件,至少需要嚴格執行六個步驟。按照順序可劃分為:監控、應對、化解、承轉、重塑、提升。隻要這六個環節處理好了,解決好公共關係危機就不在話下了,甚至有時還可以讓危機變成企業發展的動力。

第一步:監控

在公共關係危機爆發後,管理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成立危機處理組織,對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介,展開全方位的監控。通過監測,及時了解危機事件的狀況,並初步做出應對方案。

第二步:應對

在初步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最新信息製定最終策略和方法,防止危機效應進一步發展。在這個環節中,工作小組還要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多地屏蔽掉各類負麵消息。要有具體人員專門負責和媒體交涉,為屏蔽信息一事進行談判,並最終達成共識。

第三步:化解

上一個環節中已經有效防止了危機的蔓延。盡管如此,還是有部分人看到了報道,於是我們不得不想辦法消除掉已經產生的負麵影響。化解環節中,管理者要采取迂回的戰術,有針對性地公布事實,讓消費者們了解到事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