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家底(2 / 2)

戶部尚書李汝華開口道:“既然陛下問到戶部,那我就把戶部現在的狀況介紹一下,戶部現有存銀八百七十二萬兩,兩位駕崩的先皇都需要修陵,禮部需要支付二百六十萬兩,遼東軍隊需要支付餉銀、糧草、軍備物資共計二百一十萬兩,陝西大旱需要救濟賑災五十萬兩,年前各部百官年俸二百三十五萬兩,西北軍餉、糧草、軍備需要九十二萬兩,還有......,”

“停,停。你說的意思是現在戶部的錢根本就不夠用,還有虧欠是嗎?”朱有孝沒有想到戶部的錢還沒有自己內庫的錢多。

“是的,陛下。現在大明朝歲入伍佰八十二萬兩,現在是剛收完稅款,剛才說的軍餉還大部分是拖欠的,明年的還沒有找落呢,還有......。”

等戶部尚書說完情況,朱有孝眼睛珠子都綠了,接手了這麼一個破爛攤子,叫誰都著急。想一想江南的土豪、富商動則幾萬,幾十萬的吃花酒、嫖娼、玩瘦馬,國家窮的連當兵的餉銀都發不出來,二十年後女真人的揚州屠殺血流成河,金銀財寶都被搶光,這和白蟻食木,木盡蟻亡有什麼區別,可歎這些蛀蟲們根本就想不到這些,真是可憐、可悲、可氣、可恨。

朱有孝問道:“既然我大明朝的財政狀況如此惡劣,那麼李大人有沒有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增稅,除非繼續增稅以外沒有別的辦法。”李汝華無奈地說到。

“可以繼續征收礦稅麼?”朱有孝道。

李汝華道:“不行,絕對不可以。萬曆爺因征礦稅已經惹的沸沸揚揚,幾乎激起民變。況且先帝已經下詔停征。陛下剛登基就再次開征礦稅,恐有礙陛下清譽,請陛下三思。”

“李大人,你歲數已經大了,準備回家頤養天年吧!”朱有孝淡淡的說道。

“謝陛下,臣明天就上辭呈。”李汝華戰戰兢兢的說道,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就丟官了。

接下來朱有孝就沒有再提戶部的事情,而是就朝廷官員缺補情況,遼東情勢和兵部的一些事情,還有工部的維修、營建工程了解了一些情況。並就戶部尚書人選問題向方從哲、韓爌提出了要求和條件,要求他們盡快推出合適的人選。

等內閣和尚書們走後,朱有孝是無比的頭疼啊,自己說的話和意識和這些人談起來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看來想增加財政收入還得自己想辦法。商業稅的征收勢在必行,但是排誰去征收,按什麼稅率征收,怎麼防止偷漏稅和征收人員的貪腐,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否則的話勢必引起這些富人、土豪的反彈,他們就會慫恿普通百姓鬧事,到時候所謂的清流、言官們吐沫星子都能幫自己洗澡了,因為這些人就是他們的代言人,這些人又不能都殺了,辭退了。

人都有自私的一麵,這才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隻有讓執行政策的人有利可圖,這些人才會去努力工作。但是,物極必反,如果執行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那這種政策就得不償失了。二十一世紀的人常說: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但就是到了底下就變樣了,利民政策變成了害民政策。這就說明了任何政策和製度的製定都不能脫離了實際的環境,政策製定的再好,沒有好的執行製度也會變得不三不四,畫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