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1 / 2)

朱有孝頭疼的財政問題還沒有結果,又一個事情出來了,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熊廷弼被囚車押送回京,曆史上這個事情大概就發生在這個時候,朱由校措手不及吃了大虧。

熊廷弼,少時家境貧寒,放牛讀書,刻苦強記。萬曆二十五年鄉試第一,次年中舉人。《明史》稱其“有膽知兵,善左右射”,“性剛負氣,好謾罵,不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這是在明朝晚期不可多見的有文化的軍事家,這人的短處就是不通人情世故,曾經幾起幾落,但是就是改不了自己的性子,也許這就是他的宿命。但是現在的朱有孝已經不是曆史上的那個朱由校了,熊廷弼的命運再也不會像曆史上那樣幾起幾落了。

今天又是早朝的日子,朱有孝又一次坐到了龍椅之上。

群臣參見已畢,王安喊道:“諸位群臣,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這時禦史馮三元出班奏道:“臣,馮三元上疏彈劾熊廷弼,熊廷弼在遼東假名增稅,勒索百姓致使百姓怨聲載道,聲言築城禦敵,實是畏敵如虎,不敢主動出兵,誤國誤君,請求皇上治罪。”

“臣,姚宗文附議,熊廷弼經略遼東,不但沒有收複失地寸土,而且徒耗國帑築城修牆。臣曾經在遼東勞軍,深知熊廷弼為人粗暴、性情怪異,經常無故嗬罵下屬。而且常借出外巡視之名,實則勒索當地百姓。臣請陛下立刻押解下獄,徹查此人。”

“臣,顧慥附議。熊廷弼罪不可赦,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請陛下下旨嚴懲。”

“臣,楊漣持異議,熊廷弼雖無大功,但巡視遼東亦未失寸土,僅以禦史之言,尚書之語,就治其大罪,臣認為不妥,請陛下三思。”

朱有孝現在恨不得立刻下旨殺了馮三元、姚宗文、顧慥三人,就是因為這三個人熊廷弼被撤,接下來連連丟失沈陽、遼陽。但是禦史就有聞風而奏的權利,你要是今天打了、殺了他,明天他就出名了,皇帝就成了昏君,既然有人告狀,那就得查啊。

朱有孝壓住心中的怒火道:“著東廠提督宋晉,立刻收押熊廷弼入內監,但不得動刑,請給事中楊漣負責詢問事情原委,但不得動用刑具。”

其實朱有孝這道口諭有點不倫不類,這件事本應該由刑部審理,其他人不得幹預才對,可是朱有孝要保護熊廷弼,但又不能讓別人說出借口來,而東廠反正名聲也不好,而且也有審訊的權利,甚至看起來比刑部審訊更有力度。因此,這三位彈劾的家夥隻能叫皇上聖明了。

現在唯一鬱悶的就是楊漣了,自己多了一句嘴,結果和聲名狼藉的東廠攙和到一塊了,自己還是負責人,這東廠都是些什麼人,自己能指使得動麼?但是楊漣是非常聰明的,瞬間幾乎就明白了朱有孝的意圖,這就是把公事變成皇帝自己處理的私事了。

朱有孝接下來就問道:“既然遼東經絡熊廷弼被押,何人可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呢?這樣吧,朕推薦一人吧。他就是翰林院侍講,先帝的老師孫承宗。”

朱有孝不等群臣反應過來,就接著道:“擬旨,封翰林院侍講孫承宗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授帝師稱號,加太子少保,賜尚方劍,代朕巡視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