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1 / 2)

朱靈說道:“小人在做望遠鏡的時候,使用的是萬歲爺製作的工具叫磨床,使用起來非常省力,磨得東西又快又光。但是平時做活時鋸東西、刨東西時非常慢,是不是能造一種鋸床和刨床呢?”

好家夥,看起來需要就是科技發展的動力,真的是沒錯,朱有孝暗暗地想到,同時也為這朱靈這家夥的想像力感到震驚。

就在這時,放在爐子上的茶壺開了,茶壺蓋被熱氣頂的啪啪直響,朱有孝直愣愣的看著茶壺不說話,結果又是朱靈說話了:“這熱氣能頂的壺蓋啪啪的,要是壺大的話會不會把房子頂起來呀?”

“瓦特,中國的瓦特!”朱有孝一激動叫了起來,隨手就拿起來一隻前頭燒黑的棍子畫了起來,他畫的是一個大茶壺,壺嘴老長老長,前麵接著一個風箱,風箱的把接在一個紡花車子的搖把上。

在朱有孝身邊站著的這些大牛們都愣住了,呆呆的看著這個畫,隻見朱靈嘴裏嘟囔著:“造出來,造出來,我一定要把它造出來。”

朱有孝暫且不理會已經進入混沌思考狀態的朱靈,讓他自己去發呆。

接著朱有孝向雷鳴天問道:“現在我們一個月能造多少鳥銃?”

雷鳴天回道:“現在一個月隻能打造三十杆鳥銃,因為打造銃筒太麻煩了,需要上百遍的打製才能打造一個銃筒,並且能使用不炸膛的隻有五成,廢品率非常高。”

看起來這打造工藝還是不過關,朱有孝記得《天工開物》上有過“炒鋼”的介紹,知道明朝的煉鋼技術不錯,他在開廢品收購站時,接觸過小煉鋼廠,多少懂得一些煉鋼常識,現在就是因為煉鋼的鋼爐溫度低,煉不出好鋼,主要是煉鋼用的燃料是煤,因為雜質太多,所以溫度提不上去,這就需要先煉焦碳。

朱有孝就接著話道:“這是因為我們的鐵練得不好,主要是煉鐵爐溫太低,需要先練焦炭,然後用焦炭煉鋼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隨即就把煉焦的方法和土煉焦爐的圖樣畫了出來,讓徐光啟、宋應星他們看了一下,並且解釋了一下工作的原理。

可以明確的說,就是現代的土煉鋼技術都要比明朝時期好得多,而朱有孝因為在廢品收購站的緣故,和他們打交道比較多,所以在這方麵就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專家,而徐光啟、宋應星則是這個時代的天才人物,雖然不知道這個小木匠皇帝怎麼能夠知道這麼多,隻能理解為天授神機,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大體理解了煉焦和煉鋼的技術以後,就得由他們去指導工匠們去煉焦、煉鐵了。

這些問題說完以後,朱有孝就開始和徐光啟、宋應星探討紅薯、土豆、西紅柿、胡蘿卜、玉米、花生的種植問題。

首先是紅薯,現代人都知道這紅薯產量非常高,種植需要的技術也非常簡單,但在明朝時期隻是在南方沿海地區種植,北方並沒有種植,其原因就是育苗問題。於是,朱有孝就把自己在老家時的育苗方法和他們講了出來。首先要挖一個大坑,大約三尺深,然後把四邊用土壘起來,北邊高三尺,南麵高二尺,再在大坑的北麵挖上深五尺的通道,然後挖斜洞和大坑連起來,上麵蓋些草簾之類的保暖設施,這樣造一個暖炕,在春分前後就把紅薯上炕,然後燒柴加溫,經過大約十天紅薯就開始發芽,這時就開始噴水,大約經過二十五天左右紅薯秧子就能長到一尺多長,到這時北方的天氣已經開始暖和了,就把紅薯秧子剪下來種到地裏,這一茬紅薯叫春紅薯,等到芒種時,收割完麥子,這春紅薯秧子就有二尺長了,然後就可以剪下來種麥茬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