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孝一邊策劃者朝廷的政治和經濟變革,一邊關注著全國各個地方的形勢。在西北地區,袁應泰已經正式擔任了陝甘總督,他所管轄的區域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北部,現在的寧夏可不是後世的寧夏那樣,它現在隻是一個府城由甘肅代管。
經過半年多的練兵,在內套的明朝軍隊已經擴編到五萬餘人,袁崇煥不愧為練兵大師,就像曆史上他訓練出關寧鐵騎一樣,在這裏袁崇煥有訓練出了河套輕騎。不過這次訓練出的河套輕騎和曆史上的關寧鐵騎不一樣,關寧鐵騎以突破為主,對於普通騎兵和步兵來說,一旦防線被突破,就會長生一種內心的恐懼感,就是包括女真鐵騎也是一樣害怕被突破中路防線。河套輕騎講究的是快速和持久,這本來是非常矛盾的兩個能力,比方說蒙古騎兵經常是在衝鋒前休息馬力,以便快速衝鋒,一人雙馬保持持久。為了保持這兩種能力,袁崇煥采取的是一人三馬,而且士兵不再裝備護甲,隻裝備頭盔,另外就是在左小臂外側上裝備鋼板,並且在鋼板中間開槽,設置小巧的臂弩,設置五隻弩箭,馬刀是采用最新研製的好鋼材,是朱有孝按照“雪楓刀”的設計研製的,輕便、重心穩定、刀口快。
這些裝備耗費了徐光啟、宋應星、畢懋康等人的巨大精力,雖然主意是朱有孝出的,但是具體的研製、製造、試驗確實他們幾個實際完成的,為此朱有孝每人送給他們騰龍銀行的原始股份一股,這讓三人感動得淚流滿麵,這可是最大的恩典啊,就是孫承宗這樣的核心人物都沒有這種恩典。其實朱有孝是想徹底把這些科學大牛攬上自己的的戰車,朱靈和雷震天也是每人一股股份。當然了,這些股份都是朱有孝自己的,不是從藩王們那裏均出來的,免得他們不樂意。
因為這些裝備的費用相當高,朱有孝隻讓袁崇煥組建了一萬人的河套輕騎,另外還為這支河套輕騎配備了五千人的輕火炮部隊,這五千人的輕火炮部隊主要是火力支援和戰場隔斷打擊,目的是摧毀敵人的抵抗意誌,以減少河套輕騎的戰場損失。這支河套輕騎的實際指揮官是盧象升,因為朱有孝十分看好盧象升的能力,他還是有點不太放心袁崇煥的人品,怕他私心太重而引起嫉妒心理。為了更進一步保護盧象升,朱有孝還讓李鴻基、劉宗敏、李過分別擔任這支部隊的百總,讓這三個未來的將軍都在盧象升帳下聽令,成為盧象升的部將。
至於孫元化和洪承疇,他倆的任務也是很重,他們統領的是以步兵為主的火槍兵和火炮兵,主要用於攻堅戰和陣地戰。為此,朱有孝特地任命孫元化為總兵官,洪承疇為副官,這也是朱有孝怕洪承疇被敵人萬一俘虜了,再使出美人計,又把這老小子給收心了,朱有孝可就白白損失一員大將了,因此讓孫元化作為部隊的主官,具體戰鬥時,洪承疇在前線指揮。總之這就叫用人也疑,疑人也用,取其長,舍其短。
涉及到戰役或戰爭的時候,由袁崇煥負責全局策劃,孫元化、盧象升、洪承疇的建議提供參考,最後有袁崇煥、孫元化共同簽字實施作戰方案。具體到每一次戰鬥的戰術布置,袁崇煥則不再具體負責,河套輕騎由盧象升自己去組織戰鬥,孫元化、洪承疇的部隊則由二人共同去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