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說一下薄玨的試驗,薄玨使用的是濃鹽水做的試驗,得到了這瓶綠色的氣體,還有非常大的刺激性,這個我們就叫它‘氯氣’,大家記住了,這個氯氣的毒性非常大,呼吸多一點就會死人,以後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遇到不可知的東西時,最好先用兔子或其他動物做一下試驗,免得發生意外事情,薄玨的這次試驗就有一定的危險性,以後必須注意,千萬不要再莽撞行事。其實薄玨的試驗裏還產生了一種東西,不過這種東西溶解在鹽水裏麵了,他沒有發現,那種東西是一種堿,就是大家經常見到過的燒堿,也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東西。”
“下麵我們給一些東西去一些名字,下一些定義,比如說我們剛才取的那些名字,還有一些叫做‘碳’、‘鋁’、‘銅’等等,組成這些東西的基本單位我們把它叫做‘原子’,比方說我們看到電解水時,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是二比一,這樣我們就認為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通過測量水的重量和氧氣的重量,就可以大約測出氫氣的重量。還有一個名詞叫‘比重’意思就是相對比的重量,現在我們就可以以一個立方寸的水定出水的比重,以這個為標準,以後就可以建立一係列比重表格,不過這是一個複雜持久的工作,需要付出極大的勞動和極長的時間,我們自己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完。”
朱有孝持續的把自己曾經學過的初、高中的化學物理知識如同填鴨子一樣,囫圇吞棗的灌輸給了這些學生,雖然極力的使用了最通俗的語言,但是還是聽的大部分學生是雲山霧罩,畢竟這些都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東西。這個講課時間持續進行了半年左右,直到大部分的學生都對這些知識記得非常牢固了,這才算結束,期間還進行了無數次試驗,連朱有孝自己都算重新學習了一邊高中的物理化學課本。當然了,這些講述的隻是肯定要編製成課本的,不過隻有到了大明技術學院的研究生階段才可以接觸到,至於外國的那些學者,對他們是絕對保密的。
薄玨在這半年裏如同餓死鬼遇到了天下第一美食,幾乎把朱有孝知道的知識壓榨到了極限,弄得朱有孝隻好告訴他,許多知識自己也不清楚,隻有等著他們自己慢慢去研究,就算自己講的這些有時候也不一定正確,有的甚至還是錯誤的,還需要你們自己在做進一步的驗證。不過朱有孝給薄玨他們了一個非常好的名詞,叫做‘摩爾’,朱有孝說任何氣體隻要體積相同,他們所含的分子數都是一樣多,要求他們進行驗證,並且說能夠驗證成功的獎賞一萬兩白銀。
朱有孝的這個問題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被解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有兩個學生,而且他們的方法和理論及試驗都成功的做到了,其中一個是薄玨,另一個確實在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方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