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城到天津的鐵路開始建築,但是朱有孝還找不到一個懂得修建鐵路的工程師,因為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條鐵路,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皇莊裏麵就有一條簡單的實驗鐵路,那是在自己指導下讓宋應星的一幫弟子們修建的。就在朱有孝為鐵路建築工程師發愁的時候,大明科學院的孫元化給朱有孝推薦了一位可以修建鐵路的人才,名叫雷振聲,並且還介紹了雷振聲的來曆,雷家時代為宮廷建築服務,從洪武年間就一直在宮廷修建上下力氣,一直到了他這一代,經過他的家族修建的各類祠堂、宮殿無數。
聽了孫元化的介紹,朱有孝這才想起來曆史上曾經久負盛名的“樣式雷”的傳說,據說雷家的始祖雷發達就是靠修建宮殿起家,從長班做起,一直到七十歲才退休,服務於清代二百六十餘年,基本上清朝修建的宮殿都有雷氏家族的參與,這可是一個真正的人才,不知道讓他現在開始修建鐵路,以後他的家族會不會成為鐵路世家,總要試試才能知道。
同雷振聲一起來的還有他的胞兄雷振宙,兩人都是二十多不到三十的年紀,看起來氣宇軒昂,讓朱有孝從內心裏感到舒服,就帶著二人在皇莊觀看鐵路和蒸汽機車。朱有孝的意思是怎麼著也要讓二人知道修建這條鐵路是幹什麼用的吧,另外還要告訴他們車輛是如何在上麵行駛的,修建鐵路需要注意什麼事項,比方說不能有直角的轉彎啊、轉彎的地方需要外側高內側地呀,還要根據火車速度設計鐵路的弧度等一係列問題,朱有孝自己也不可能講解的太清楚,因為他也不是幹這個的出身,隻能是把大概需要注意的事項向他們交代一下。
不過看起來這哥倆還真是不簡單,通過朱有孝的簡單講解,就明白了這個鐵路的簡單原理,至於計算修路的技術,還得在具體修建時看道路的情況,甚至這哥倆還問朱有孝是不是可以將這個鐵路挖開一段看看。朱有孝就答應了他們,讓人把鐵道扒開了一段,並且告訴他們,鐵軌架設在枕木上是為了讓它更加穩定,至於底下的石子,是為了讓整條道路受力均勻,不會因為局部塌陷而造成脫軌事故。
雷振聲、雷振宙哥倆參觀完修建在皇莊的鐵路以後,回到家裏就開始研究這鐵路怎麼修建。按照朱有孝的指點,必須首先的考察一下修建鐵路的線路,然後再計算一下道路需要的工程量大小,需要花費多少錢。雖然朱有孝告訴他們不要擔心花多少錢,這隻是實驗性質的鐵路,就算修建不成功還可以重新改動,但是這哥倆認為,如果不能一次性將鐵路修好,那就有損雷家的聲名,哪有誰家把剛蓋好的房子拆掉重新再修的,丟不起那個人。
接下來雷氏兄弟就開始組建鐵路建築公司,開始籌備修築鐵路的基礎工作。第一個就是招收具有一定計算能力的人,雷振聲就從大明科學院找到了精於計算的學生數十名,還有大明技術學院的學生近百人,有這些人組成了最基本的職能部門,然後就是等待薄玨改造出來的工程用車。薄玨改造的鍋駝機不僅有挖土機、推土機、運輸車,還有壓路機、鉤機、吊車等等,隻要是朱有孝認為對於節省人工,可以用機械代替的全部拉出來單子,讓薄玨想法設計。薄玨為此也招收了大量的技術工人來幫忙,他隻管設計,製造和改進的事情就交給了那些技術工人,也因為如此,從而培養出了大批的高級技工,為大明的工業技術升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要小看這些技術工人,沒有他們的參與,任何高級設備也無法製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