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感覺是非常奇妙的,對速度的適應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從開始的驚懼,到後來的興奮,或者是到了最後停下來時的後怕,這都是正常的適應過程,多數人都有這種感覺。在每小時六十裏的速度上,列車又行駛了一個小時,漸漸的人們就開始適應這個速度了,看到大家從緊緊地抓住扶手,到後來的慢慢的有說有笑,宋應星的臉色也漸漸的開朗起來,一直坐在他旁邊的徐光啟始終目不斜視,不知道在想什麼事情,薄玨和方以智這倆年輕人一直都不肯坐下來,在車廂裏跑來跑去,整個車廂裏氣氛很平淡。宋應星讓雷振聲把列車的速度降低到每小時五十裏的位置上,保持這樣的速度到達了天津,整個試驗的前半段非常順利,在途中沒有發生任何事故。
在回程的過程中,列車需要進行極限速度測試,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宋應星就讓這些大明科學院的大佬們下車,這是朱有孝特意吩咐的,就是宋應星也必須下車,留在車上的隻有雷振宙和宋應星的弟子們,雷振聲也被要求下車,這讓大家都很無語,難道是怕死嗎?宋應星向大家解釋,不是怕死,目的是防止萬一,現在車上的人就足夠測試數據了,沒有必要大家都冒險,這是朱有孝安排的。
雷振宙對鐵路和機車有足夠的信心,在離開天津車站半個小時之後,就指揮著工人加快速度,慢慢的速度表就從六十裏增加到了八十裏,這個時候列車開始有些微微的顫抖,車裏的噪音開始增大,除了這些反應之外,就沒有別的反應。穩定行駛半個小時,看到機車沒有異常,雷振宙命令繼續加速,速度表在不斷的變化著,機車的抖動幅度有些增大,甚至開始有些顛簸,雷振宙麵色冷靜,穩穩地下達著各種命令,讓測試員們心裏再次下來。當速度表顯示到每小時一百裏的時候,機車明顯趕到了不好控製,尤其是蒸汽機發生了達到極限的響聲,時間隻持續了一小會,雷振宙就命令減少用煤量,讓車速慢慢的降低下來,再次回到六十裏的速度,機車就開始非常平穩下來。
通過極限速度測試,再進行了幾次刹車試驗,最終還找到了最經濟的車速,雷振宙就離開指揮台,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他管了,讓真正的火車司機開始駕駛,而且是輪流駕駛,讓以後負責機車運行的管理人員逐步適應管理列車的過程。經過後麵兩個小時的不斷測試,讓大家都逐漸適應了這個龐大的列車運行,最終這列火車就順利的到達了北京車站,這次驗收過程就順利的結束了。
北京到天津的鐵路終於開通成功,機車帶動著九節車廂可以在鐵路上平穩的行駛,每節車廂可以運載四十五人,或者是相應重量的貨物,經濟的運行速度保持在每小時五十裏左右。在這個時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速度,一下子就把人們步行三四裏的速度提高了十倍不已,讓人們從北京到天津來回的時間從十天縮短到了一天不到,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貨物的運輸,各種效益得到明顯提升。
在大明內閣會議上,朱有孝親自主持了這次會議,會議的主體就是討論關於鐵路修建的問題。從北京到天津的鐵路一共花費了四十二萬兩白銀,但是它的效益是非常明顯的,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它的運輸能力都要比原來的運輸方便、節省,平均每裏一千五百兩白銀的費用,用不了十年就會完全收回成本,這是經過簡單測算就可以得出來的結果。朱有孝現在把這條鐵路直接賣給了工部,價格也僅僅是成本價,這完全就是奉獻,當然了,大明也是朱有孝的,相當於從內帑墊付的成本。朱有孝將建設鐵路的成本和今後的效益向內閣成員們做了一個大概的解釋,讓大家心裏有底,免得說自己白占戶部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