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鐵路的好處顯而易見,這個議題自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接下來朱有孝就向大家提出要大量建設鐵路的計劃,而且還要建設全部都是複線的鐵路,朱有孝向大家介紹了複線鐵路的好處,它基本上不受機車交彙的影響,可以持續的發送多次列車,雖然成本要比單線的高出一倍,但是效率要高出幾倍,別看現在出行坐火車的不多,以後形成了習慣以後,運輸量將會成倍的增加。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隨著大明國土的不斷擴大,交通運輸的製約越來越大,就是連信息傳遞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鐵路交通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從從領土的最南端到北京有四千多裏路,如果用八百裏加急送信,大約需要六七天的時間,這其中還得是馬不停蹄,也僅僅是幾個人可以到達,如果需要大軍出動,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恐怕是做不到。
如果修建了鐵路以後,情況將會得到極大的改變,就以機車的平均速度每小時六十裏計算,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駛一千多裏,而且報信的人可以在車上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也幾乎縮短了一半,最重要的是以後的運兵速度,除了整隊時間,上了火車以後,四五天時間就可以快速到達目的地,而且士兵根本就不會太累,這是最大的軍事好處。
朱有孝的建議是,首先要將北京到天津的鐵路修建成複線,接下來就是繼續向唐山、秦皇島延伸,將來還要將鐵路修建到東北,將整個東北進行鐵路網絡化,將那裏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運入關內。從北京向南方的鐵路要修兩條,就是後世的京廣線和京滬線,其次還要修建隴海線,這是為了更好的鞏固西域地區,這條鐵路會修建的時間比較長,但是一定要修建好,朱有孝打算是分段進行修建所有的鐵路,修好一段就運營一段,盡量減少費用。朱有孝的這些建議得到了內閣成員們的一致同意,接下來就是讓工部負責計劃的實施就行了,事情變得非常簡單。
預計中需要優先建設的是京廣鐵路,修通京廣鐵路以後,各種物資就比較好運輸了,所有的鐵路都要使用唐山鋼鐵廠的鋼軌,這是因為宋應星對唐山鋼鐵廠進行了改造,隻有這裏才可以生產出合格的鋼軌,安徽鋼鐵廠和邯鄲鋼鐵廠還沒有來得及改造,預計將在明年在進行改造,畢竟這還是需要花費很多精力的,但是因為唐山到天津的鐵路很快就會修建,到時候也可以滿足鐵路的需要,至於隴海線,那裏需要的鋼軌就可以通過京廣線和京滬線運輸過去就行了。
石子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現在這種石頭畢竟哪裏都有,沒有必要限製在一個地方,運輸成本都是一個巨大的數目,完全沒有必要。水泥的生產也需要盡快的擴大生產,這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它要比鋼鐵生產簡單多了,在後世的小水泥企業遍地都是,工藝相對簡單,隻要嚴格把握住原料的質量,按照規定的工藝生產就可以了,沒有太多的問題。
鐵路要經過相當多的河流,在現在這個時期,各個河流的水量要比後世都大得多,為了解決鐵路橋梁問題,朱有孝就向雷振聲、雷振宙兄弟提出了現場澆築技術的問題,這是後世的一項先進技術,它的好處是牢固,比預製件要結實多了,既然鐵路工程是一項永久性的工程,那麼它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需要具備牢固的特點,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施工困難加大了不少,為此要增加一部分費用。不過在朱有孝的思想裏麵,隻要是為了質量問題,花費一定的代價也是必須的,他在後世見過這樣的施工,那就是現場澆築樓頂,要比采用預製板搭建的樓頂好處多多了,現在拿來教給雷氏兄弟,也許會成為雷氏兄弟的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