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2 / 2)

伽利略帶領徐霞客一行進入他的天文觀測實驗室,將這裏的觀測、研究儀器向大家做了介紹,主要的設施是一架天文望遠鏡,雖然很簡陋,但是他的使用效果非常好。伽利略向李祖白等人講歐洲天文學研究曆史和各種學說,以及自己如何利用這架望遠鏡觀測天空,如何記載、劃分各種不同的天體、天象,最驕傲的是如何發現了木星的衛星。

通過伽利略的講解,別的人不說,李祖白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他終於知道了東西方有關天文學知識觀測、研究的不同之處。跟歐洲不同,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各國的古代天文學都是以曆法作為主要內容。在另一方麵,中國又跟印度和阿拉伯不同,後者長於行星位置的計算,而中國則長於日月運行的計算。

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側重於實際應用,目的是為了幫助農業生產,而西方的則側重於理論研究,目的是為了維護基督教統治,但是在長期的觀察中卻發現了相悖的天象,反倒是促進了更進一步的理論發展。

以亞裏斯多德的地心說為基礎,歐洲認為天是多層次水晶球結果,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圍繞著地球運動。而中國古代則是建立起了天體模型,模擬研究天體現象。中國的天文研究是以國家體製為核心,朝廷嚴禁私人研究天體現象,限製了天文學研究的普及和提高,畢竟這是少數人的專利。歐洲的研究則是私人觀察,不受約束,自由辯論,有利於天文學知識普及,但是不幸的是這種自由是在地心說的指導下,這才有了哥白尼被視為異端,布魯諾遭受火刑慘劇。

說完這些天文學知識,接下來開始探討《九章算術》,伽利略對這本書很感興趣,這次出麵的是李次虨,既然伽利略給徐霞客一行講解了自己的天文學研究,作為回應,李次虨也應該向伽利略解說中國的這本《九章算術》了,這是一本中國古代數學知識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的書。

李次虨挑選出具有經典案例的幾道題讓伽利略進行試算,像1.今有人持米出三關,外關三而取一,中關五而取一,內關七而取一,餘米五鬥,問:本持米幾何?2.今有鳧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鳧雁具起,問:何日相逢?3.一個人用車裝米,從甲地運往乙地,裝米的車曰行25千米,不裝米的空車曰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問二地相距多少千米?等一些數學題。

伽利略不懂漢語,在李祖白的解說下換成了意大利語,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是還是可以完全解釋清其中的意思。伽利略也不做作,就開始計算這些問題,時而沉思,時而皺眉,時而微笑,大約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裏將這些題目算了出來,然後詢問李次虨的意見,看看有沒有問題。

李次虨很驚訝伽利略的計算方法,雖然有些步驟比較複雜,但是每一部都有嚴密的解釋,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有這種複雜的方法解釋這些題目,在大明是見不到的,不好說這樣的方法好不好,但是這樣的計算速度肯定當不了賬房先生。

接下來李次虨就將這些題目的大明算法用算盤向伽利略演示了一遍,結果讓伽利略目瞪口呆,他隻看見李次虨十指翻飛,在算盤上如同彈琴,結果在極短的數分鍾內就將已經變換了數字的這幾道題算出了結果,而且和自己計算的結果一樣,甚至更精確。

看到吃驚的伽利略。李祖白也不藏私,便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講述給伽利略聽,隻聽得伽利略頻繁點頭,表示很佩服的樣子。但是接下來一句話卻讓李次虨莫明其妙,因為伽利略說了一句“五進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