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給員工一個服從的企業文化(2 / 2)

企業是一個整體,一個環節跟不上套就可能全盤皆輸。企業文化的傳達是自上而下的一個過程。在這方麵日本的一些企業做的特別好。日本企業的經濟效益一般都很高。職工為了公司的利益努力工作,拚命三郎可謂屢見不鮮。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注重善待員工,把對人的管理放在首位,這樣才能真正贏來員工對企業利益的絕對服從。

其次才是對其它資本的管理。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視勞資合作,從不讓勞資雙方存在僵化的對立關係,所以工作的效率很高。他們有好多做法值得借鑒。第一,努力建立一個平等的工作環境,薪水差異盡可能縮小,其它的福利和額外津貼比較平等,經濟上的衝突少了,大家的關係相處得自然比較和諧。第二,在一般情況下不願解雇員工,使員工有較大的職業保障,不必老為失業存在煩惱。第三,在公司內提倡互相忠誠的精神,雇員以忠誠於公司的事業為自豪做事準則,很少發生雇員擅離職守的現象,不但保證了公司內部人員的相對穩定,這樣穩定的工作環境對職員是最為有利的。第四,注重對下屬職工的職業培訓工作,由公司出錢送職工去上學,即使很容易引起高素質的人才跳槽,也毫不遲疑地加以培訓,不惜花費錢財、精力和時間努力提高本單位員工的業務能力。這樣做,雇員也會對公司下達的命令表以服從。

據調查,日本職工經常把公司看作自己的家,主動服從公司下達的指令。所以,應該承認日本公司的管理經驗頗具人情味的。資方不把員工簡單地當作勞動力的出賣者,讓他們積極參與公司的工作和重大決策,尊重他們的人格,在維護公司利益和很多事情,上勞資雙方能夠取得共識,達到雙贏。所以盡管日本的企業付出很高的工資,但卻能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很強的競爭力。這對我們的企業是很大的啟示。如果機械地被規章製度牽著鼻子走,不注意管理中的人情化,有時反而會使管理的功效大大降低。因為控製得太嚴,反控製的情緒就會高漲,企業就很難取得經濟效益了。人是企業中第一位的寶貴因素,因為金錢失去了可以賺回來,機器損壞了可以換新的,但如果失去了全體員工的向心力,恐怕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隻有贏得人心,才能“士為知己者用”,企業才能取得經濟效益。

現代企業的建設必須以員工為主要研究對象,明確員工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並將其視為一切工作之出發點,堅決摒棄空洞的、停留於口頭的承諾與口號,確實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每一細微處,這樣員工才會真正的忠誠於你。他們的忠誠效力不僅是服從的根本,同時也是企業效率之源泉,要明白隻有不懂管理的企業領導,沒有不會工作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