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做事業的戀人(1 / 1)

戴爾·卡耐基認為,作為企業的一員,不管你是管理者或者隻是一名普通職員,都應該具有為了企業的興旺而努力奮鬥的責任感和忠誠感,衝鋒在前,負責到底。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信賴、依托,喚醒所有人,共赴大業。

也許你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職員,覺得自己幹好本職工作就行了,不必事事強出頭。其實這樣的話,你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了。你應該具有強烈的有責任感,這是十分重要的。

作為一個經營者首先應該負責,不僅表現在日常,更表現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即使碰到了失敗,也要把失敗的責任一肩挑起來,不怨天,不尤人。當然,失敗的原因可能來自外界的大環境,也可能來自內部的其它人,但當此之時,作為企業靈魂人物的經營者,不應該尋找借口、推諉責任,而應該找自己未能及時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責任,找自己用人不當、調解不力的責任。隻有這樣,並且在此基礎上深刻反省,認真調整,失敗才能成為成功之母。

一個企業,猶如大海行舟,經營者就是船長。在茫茫的大海上,大家靠船長指揮前進,信賴船長,依從船長;因此,麵對任何驚濤駭浪,船長都應該負責到底,哪怕是在船沉沒之前的一刻。如果能這樣做,船上的人不僅有了安全感,而且會覺得有所依賴;並且可以鼓起勇氣,協助船長揚帆遠航。

從事任何事業都必須是一種敬業精神,敬業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從而也是獲得幸福的關鍵。荀子說:“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王充也說:“天下之事成於慎而敗於忽。”這裏講的是,幹事一定要有敬業精神。敬業是指專心從事學業和工作,宋代思想家朱熹說:“敬業者,專心致誌以事其業也。”

敬業精神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卡耐基說過:“除非喜愛自己所做的事,否則永遠也無法成功。”不論從事哪項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俗話說要幹一行,愛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項工作都是有出息的。每個員工,都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工作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不是這樣,總是見異思遷,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就不會有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磨洋工,玩忽職守,就會造成嚴重損失。

忠於職守,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這是敬業精神的主要要求。敬業,就是要嚴肅認真,恭恭敬敬,專心致誌地對待工作。要謹慎處事,恭敬奉事,要全心全意。

我們經常會聽到人說,有人當小職員的時候工作利落、能力強,但升為股長後,就無法讓部下充分盡職,自己的工作表現也不很好;或者,當課長的時候是一把好手,但升到部長就不行了。這說明,他沒有與地位相稱的能力。如果他本人真正認識能力,即使上司要他升遷,他也會推辭。這樣,他就不會失敗,而是會在原來的崗位上幹得十分出色。

這就是說,隻有50斤力氣的人,要從事70斤力氣的工作就會失敗。但是,如果100斤力氣的人隻從事70斤力氣的工作,也未免太浪費、太可惜了。具有100斤力氣的人,至少也應該從事95斤的工作才合適;不然,對自己,對社會,都是一種損失。

大家如果能經常認識自己的能力,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自然就不再有什麼不滿與牢騷,也就能以充滿喜悅與興趣的心情去工作。

有位哲人說過:“興趣是服從事業的老師”;小民百姓則說:“有興趣才能生出巧來”。做什麼事情,首先要有興趣,否則“味同嚼蠟”,何以能“下咽”?

許多有成就的人,均有相當的能力,他們能讓自己鍾情那些並不喜歡的事情,堅持幹好那些一般人視為畏途的事情。卡耐基可以說就是這種有相當能力的成功人士。但是,毫無例外的是,很多偉人們,對他們所幹的事情,最後總是無比鍾情的,盡管先前可能並非如此。

要做一個優秀的員工是很不簡單的。隻有學問、知識是不夠的;以年資評定,選一個服務時間最長的人出來,也未必能勝任。卡耐基認為,做一個經營者,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對事業的興趣’。隻要有了興趣,那麼事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一個成功的經營者,不是單一方麵的因素,除了興趣之外,還必須要有完成事業的堅強毅力和強烈的使命感。

忠於職守,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這是敬業精神的主要要求。敬業,就是要嚴肅認真,恭恭敬敬,專心致誌地對待工作。要謹慎處事,恭敬奉事,要全心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