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乃百兵之王,武林常言一刀、二槍、三斧、四叉、五鉤、六鞭、七抓、八劍。這是說要學會初練所花費的時間,一般刀的起步較容易,隻需一年便可練成,越到後麵的各類兵器就所需花費的時間越長,而你又迫不及待地急著出去,又對我這手獨具造詣的神功如此神往,而且其中蘊含著上乘的刀法,不如就傳授你最簡單、最容易接受的功夫。”青衣一副大家風範地教誨著,不亞於任何一位蓄籍儒雅的先生麵對迷惑的弟子時那種細心教誨,侃侃而談、口若懸河、將武學的精要滔滔不絕地傳授給李吟風得知,生怕他有疑惑與半絲不懂的地方,可謂是指點迷津,兢兢業業。
李吟風心裏倒有種應接不暇的慌張,自己悟性柔和,麵對這麼多疑難早已神馳目眩,難以自己,對於青衣的高超的手法與技藝恐怕此生都唯有望塵莫及的地步,一聽是最簡單、淺俗易懂的功夫,心底似乎慶幸,生怕自己由而辱沒了青衣的威名與一番苦心,更怕辜負了這位苦心造詣的前輩盡心栽培,實不是他太博學,而是自己太愚鈍,相形見絀之餘自己還是量力而行才好,免得累了這位師父一世英名。“師父,弟子恐怕令您失望了,剛才好高騖遠還望您不要介懷,實是弟子太不成器了,竟然”青衣桀然道:“好小子孝心可嘉,不過老夫可不覺得你比世間的任何人遜色,隻要你勤加苦練,夜以繼日地堅持,有朝一日必有令整個武林震驚,為之稱讚的過人之處,不許你在我麵前說什麼喪氣話,天資不足,勤能補拙,世間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更無與生俱來的奇才。”
李吟風轉即之間便恢複振作,他一副自信振奮、不將愁悶苦楚滯留心底的直爽性子倒也不被愁雲慘淡所牽滯,反而相覷一笑道:“師父教誨令弟子茅塞頓開,李吟風定不辜負您一片厚望,刀法雖粗略簡易,但也不能墮了您的一世英名。”
青衣一聽,大有不快,皺眉罵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天下武功沒有高低,唯有所施之人的不同,剛才就已經說過刀乃是百兵之王,雖說習練容易,但要將其精髓真正掌握天下恐怕沒有幾人能辦到,一年隻能將刀法的招式練成,而真正發揮應變萬能,以一當百之境恐怕還要花上十年八載,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為師傳授不過是因材施教,引導解惑之用,你切莫小看簡易粗略的刀,你可知道這類武器也是運用最廣,類型最巨,變化最甚的,那老夫不妨問你刀可以分成幾類?”李吟風開始不住在腦海中搜尋記憶,自己在還未身遭桎酷囹圇之前,就曾得到一柄昆吾刀,而也因為這柄寶刀與嶽鵬舉結下不解之緣,可謂是不打不相識,想起來心底不由泛起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敬仰,自己前來為嶽飛頂罪,試想報答知遇之恩,兄弟情義,更不願一位精忠報國的英雄遭到劫難,由而斷送大好前程,為他前途一掃障礙,在投案的路上便將那柄寶刀藏於一處隱秘之處,想服完勞役之刑重新拾起,一時整個人洋溢著對前景的憧憬,不假思索地應道:“刀的樣子大致不都一樣麼,哪像師父所說還有那麼多區別?”
青衣啐口,神情大為李吟風的孤陋寡聞感到不屑,罵道:“真是猶如坐井觀天、愚昧無知,不怕令人笑掉大牙,老夫閱曆江湖數十載也不敢小言天下,你真是懵懂無知,刀之所以稱之為百兵之王,乃是上古時代最初幾類兵器的始祖之一,想想在那個吮毛茹血的洪荒,野獸橫行出沒,人類的為了抵禦侵害,艱難地存活下去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開始運用雙手的靈活與巧妙,製造了石刀、石斧,由最初的木棍長棒進而衍變,由嗜血茹牙進入刀耕火種,刀的作用也正式開始被智慧的人們所認知,槍棒乃是百兵之祖,劍則是百兵君子。這就是最大的區別。再告訴你刀是運用最廣的一類兵器,其他也是由刀衍變過去的,就以刀來說,有長刀、大刀、青龍偃月刀、狼牙棒等等,以近身來說有鬼頭刀、開山刀、柳葉刀、戒刀、匕首等等,以刀法的功效而言它千變萬化,有專攻人下盤的地堂刀法、橫斫直砍、大開大闔的洛陽金刀、湖北荊州五虎斷堂刀、湘西苗寨刀法等等,還有以出其不意製敵的有四川唐門、西域密宗的火焰紅蓮、昆侖奴等等,以斷金切玉而言,刀又有大夏龍雀、吳鉤、昆吾石、龍牙、虎翼、鳳翔等等”
李吟風聽得青衣娓娓道來,像是在給自己普及江湖經驗與難得的閱曆,真叫自己應接不暇,雙耳都像是被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陷入驚呆之中,整個人下巴都嚇得合不攏嘴,竟未想到一件普普通通的兵器竟然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含,真叫自己大開眼界,為之哂然,生怕自己一時難以記住那麼多,連忙打斷青衣的口若滔滔,說道:“師父,望您莫怪弟子愚鈍,一下子記不住這麼多,且慢慢給我講解,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