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略為何會與績效相背離
什麼是戰略
“戰略”一詞的希臘語是strategos,原是一個軍事術語,意思是“將軍指揮軍隊的藝術”。韋氏新詞典上的定義是,戰略:即規劃、指揮大型軍事行動的科學,在和敵軍正式交鋒前調動軍隊進入最優勢的位置。
戰略在軍事上的作用是任何東西都無法與之比擬的。事實上,戰略方麵的錯誤造成的損害比一般的戰鬥造成的損害要大得多,越高層次上的要素錯了,造成的損失就越大,甚至可以這麼說,戰爭中的軍事大戰略錯了,一切都錯了。
案例
1939年9月1日淩晨,德國軍隊利用夜幕的掩護,在230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9月3日,英法聯軍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
戰爭初期德國強大的戰鬥力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裏安3位名將的指揮下,德國在1年半的時間裏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除了英國還在憑借英吉利海峽艱難防禦外,其他的非親德國家幾乎全部淪陷,在德軍的攻勢麵前,盟軍節節敗退。
然而勝利衝昏了希特勒的頭腦,接下來德國人犯下了無法挽回的戰略性失誤,希特勒在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失敗後,在還沒有完全征服西線的情況下,又在東線集中了153個師500多萬人的兵力,實施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進而因為日本對美宣戰而導致了三麵作戰,最終因戰線太長,國力難以支撐而導致失敗。
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了諸多經典戰役的勝利,然而並沒有導致戰爭本身最終取勝的事實,說明了一個道理,即戰略的正確與否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戰術的成功無法改變戰略錯誤的後果。
20世紀60年代,戰略思想開始運用於商業領域,並被西方的企業廣泛采納,對於西方企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企業戰略已經形成了係統的理論體係和管理思想。
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商業的重點已不再滿足於顧客的需求,企業的發展更多地源自將競爭對手的生意搶過來。商業已經成為一場戰爭。
多年以來,管理者一直奉行的經典定律是,“優秀的人才加上優秀的產品打造優秀的企業”。然而在今天,這經典的經營定律卻屢屢失效。新時期的企業成功的關鍵,不再是更好的員工和更好的產品,而是更好的戰略。
在過去,管理者在經營企業的時候總是盯著“顧客”。這種觀念影響深遠,以至於“顧客是上帝”這一觀念統治了全球商界。
然而這種思路帶來了問題,在商業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每家企業都在滿足相同的顧客需求,其結果導致企業行為的趨同。要想在商戰中勝出,你不能僅僅隻研究顧客需求,而應該去研究你的對手,並對他發起攻擊。
今天的企業經營者不能僅僅盯著顧客、員工和產品,而應該將更多的目光轉向競爭對手。應該仔細分析市場中的每一個參與者,排出強弱,同時製訂出行動計劃去攻擊弱者或者抵禦強者。
案例
中國的奶市場一向是硝煙彌漫之地,國內絕大部分市場已經被蒙牛、伊利、光明等乳業巨頭所壟斷,一般的中小企業很難在這個市場裏插足。
然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區域性品牌,“小洋人”卻在幾年之內迅速崛起,一夜之間紅遍了大江南北,創下了13億市場銷售的驕人業績,被美國《福布斯》評為“中國最具潛力100榜企業”排名第38位。
小洋人的成功可以歸結為其戰略的三點成功:
(1)定位準確
當年一窮二白隻靠幾萬元起家的小洋人,在沒有外資注入的情況下,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今天的成績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1993年小洋人成立之初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生產物美價廉的兒童型乳類飲品,讓每個農村的孩子都能像城裏人一樣喝上營養豐富的乳品,茁壯成長,所以取名“小洋人”。
其首支產品生命蛋奶一經問世,立即受到廣大農村消費者的追捧,快速地完成了企業的原始積累,並避開了與當時在城市市場處於壟斷地位的樂百氏和娃哈哈等品牌的正麵交鋒。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戰略在小洋人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2)善用遊擊戰,避開正麵衝突
在蒙牛、伊利、光明等乳業巨頭不斷攻城掠地,區域性乳類品牌在傳統的液態奶市場你死我活的爭奪廝殺之時,小洋人卻巧妙地避開競爭,打起了遊擊戰。它率先研發生產了PET瓶裝果乳飲料,取名叫“鮮果乳”。相比當時主流的保鮮袋裝牛奶及酸奶,該產品具有攜帶方便,口感更好,營養更豐富等特點,產品一經麵世便取得了巨大成功。
(3)集中兵力,以弱禦強
乳飲料市場的成功吸引了眾多的競爭者,特別是當飲料巨頭娃哈哈的“營養快線”加入市場時,仍顯弱小的小洋人麵臨巨大的壓力。
此時小洋人的領導者再次發揮了其卓越戰略思想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