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落實一萬字
視野
作者:趙曉
改革的當口
潘石屹在微博上說,對全會的《決定》,他隻能學習和領會,不敢說解讀。一個大土豪尚且如此,筆者一介公民和學者豈敢造次?那就談談自己的讀與感好了。
十八屆三中全會相比於以往的三中全會,更讓我格外牽掛。何以如此?今天的中國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經濟已進入下行的年代,前邊有“中等收入陷阱”在陰險地等著;社會也進入震蕩的年代,貧富分化、階層矛盾加劇、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政府也進入風險管控的年代,無論政治、社會還是經濟,都不再像以前哪樣左右逢源,而必須殫精竭力,方能引領大船安然前行。未來10年是中國的關鍵10年,將決定中國的未來以及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崛起能否繼續順利進行,三中全會是關鍵。
那麼,三中全會究竟在出什麼招呢?
改革的幹貨
2013年11月9日,會議在非常秘密的狀態下召開,這更招來外界議論紛紛。12日,央視播發三中全會的公報時,我正在吃晚飯,立即放下飯碗,認真聽講。但事先公眾所期待的取消勞教、單獨二胎、金改等改革信息全都沒聽到,國企改革也看不到希望,重磅進入眼中的是國家安全委員會。這給人的聯想很不好,感覺全會改革的誠意不足,而加強控製、維護政權的意圖卻很強。
在鬱悶中度過幾日後,15日,傳聞中一周才出得來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前出爐。因第二天需要給人講課,不得不通宵達旦地學習、消化。不曾想的是,學習的過程竟變成開心之旅:廢除勞教、“單獨二胎”、戶籍改革、減少政府幹預、銀行準入及普惠金融、高考改革、農地改革等,公眾所期待的改革“幹貨”盡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全會把握的主線條非常精準:一是以改革釋放紅利,以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革的目的為的是發展;二是將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為主攻方向,政府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事實上成為新的改革重點,可謂擊中要害;三是真正啟動全麵改革與頂層設計,同時將經濟改革作為中心,可謂順應時勢、點麵結合、相得益彰;四是成立了兩個新機構,從而打破現有權力體係和利益格局,在組織上確保為改革保駕護航且執行落地。
有許多提法也很精彩,如“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以為這才算真正抓住了國家崛起的奧秘,一如聖經所說“公義使邦國高舉”;“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製度”,這顯然是破解房地產困局不可缺少的一環;“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製,合理提高個人收益”,這是打破收入兩極分化以及權貴經濟的法門所在;“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最大程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製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要是真做到這條,中國經濟年增長重回10%都有可能。
不怕小步走
掩卷長歎,三中全會的報告的確是一個劃時代的報告,一個振奮人心的報告。兩萬字,哪怕到2020年時能落實一萬字,中國都相當有希望。雖然官員財產公布等社會呼籲強烈的內容尚未寫入,但沒有關係,中國的事情要慢慢來,隻要不斷往前進步,無論一小步還是一大步,國家就有希望。
我想不明白的是,在《公報》和《決定》之間發生了什麼,公報讓人想跑路,決定卻讓人看到中國仍然堅定地走在現代化的正路上,讓人想留下。那些想看看三中全會再決定是否移民的朋友,或許可以更多地考慮還是留在中國。有句話說得好,哪裏有事業,哪裏就是男人的家!一個銳意改革的中國,才是有希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