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機床的“轉型+升級”實踐
大家知道,傳統的大型企業,一直都是垂直的管理體係,從上到下,誰權力大聽誰的。但如今權力要交到客戶和一線人員手中,這是很大的顛覆,要顛覆原有的權力架構。
我們的管理實踐是:真把權力交給“前線”的時候,這些年輕人又不敢作出決定,顛覆管理體係過程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轉型之外,升級就更難了。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在跟隨國外企業,甚至於自己的企業不擁有核心技術,而當我們想要購買某些核心技術時,國外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的競爭力,也不會放開。
所以我跟很多國外朋友講,不是我自己想去開發,而是你們逼著我非這麼做不可,因為我們同在世界舞台,同樣麵對客戶的競爭,我必須擁有自己的技術。所以五年前,我帶著一支年輕的團隊,開始向擁有核心技術去研發,到2012年終於研發成功了基於互聯網條件下的智能技術控製係統,從智能的角度使機床直接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它的操作就不再需要編程,機床的目標就是讓各位用20分鍾就可以操作機床,不需要懂得工程語言就可以搞定。
另外,在技術升級的過程裏,我們挑戰了世界最高的精度,基本達到了控製理論的極限。作為機床行業,由於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研發和擁有自己獨到的核心技術,創造了一個基礎性的條件。有了升級後的核心技術,我們才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方案。
構建麵向客戶的整體服務能力
歸結到核心,在中國工業企業麵臨的轉型和升級挑戰中,技術提升是其中最大的挑戰。中國企業能生產全球最大數量的機床、最大數量的汽車、最大數量的鋼鐵,可是我們卻不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這樣自然也沒有過硬的品牌,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世界品牌不擁有獨到的核心技術,這也正是多年來我們一直努力進行技術攻堅的重要原因。
在這裏,我還想強調的是對核心技術的界定。我認為,所謂的核心技術一定是基於用戶認可的,你能給客戶帶來不可替代價值的技術,而絕對不能就技術談技術。
之前,我提到,整個機床行業的形勢改變了,變成了產能過剩,我們必須在產品開發初期就考慮到如何給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如何用你的解決方案把客戶的原有設備的效率提得更高。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共同發展,這是未來的一個總體的戰略。作為企業而言,必須找到實現它們的途徑,並且必須在傳統產業與金融、信息技術結合中,構建出麵向客戶需求的整體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