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權激勵激發抗寒活力(2 / 2)

經過幾年的思考,我終於想明白了。一線員工流失率高,實際是員工對收入的不滿意。這一二十年來,通脹實在是快,錢也確實不禁花。員工生活在一個很痛苦的環境裏,他不舒服、不快樂,沒有安全感,沒有尊嚴。企業卻不能改變他的現狀。他就要自己去改變,去跳槽,甚至去創業,甘願去冒險。

想明白這個問題以後,在2013年年初,我個人拿出2000萬元,將自己的股份送給企業1000多名員工。同時提出,員工隻要在華耐工作滿三年,都可以在公司裏享受持股,最終實現全員持股。不僅僅讓小部分人富起來,還要讓更多的人富起來。

但全員股份製會不會麵臨新一輪的大鍋飯?

我們中國過去是全民股份製,當股東的不能表決,不能分紅,也拿不走。那時很多製度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出現了大鍋飯。隻要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以後,股份製還是可以擴大的。

我的方法是:

①股權清晰。把股權搞清晰,員工占多少股,一股是多少錢,在賬上搞清楚。這個搞清楚了,員工心理就踏實了。

②製度治企。一個大股東靠股權來控製企業,當大股東的持股低於33%的時候,就害怕被股東大會選下去,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作為大股東,是帶著小股東去賺錢的。隻要把企業製度結構做好,公平、透明,內部就不會作亂了。

③幹部能上能下。在一些企業,過去的老股東、老員工幹得很好,但是到了一定年齡,他們會對工作產生倦怠,他們想去幹別的事兒。對我來說,讓他去幹想幹的事。如果他想去學習,就讓他去念書。我們應該讓想上來的人上來。當然,一些老股東又不想下去,因為他害怕失去。這時候,企業對他們的股權要有保障。這樣,他們就很願意把難做的崗位讓出來。

建立“行業股權聯盟”

2013年,我對股份製有了一個新的理解。中國的民營企業,不光在企業搞股份製,在行業內也應該搞起股份製。

2013年10月13日,在廣東佛山,我們中國建材行業的21家企業結盟,成立一個新的公司,叫中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專注於產業鏈條的投資和發展。

過去,同行是冤家,同行幹點什麼事,都不支持他,因為誰都不想對方比自己過得好,這種狀況幾十年都沒有變。為什麼?因為沒有這樣的公共投資服務機構。

現在,通過這次結盟,讓同行變成親家,讓同行變成合夥人。為保證行業股權聯盟的透明性,股東大會采用無記名直選董事會。

過去20年,我們實現了20億的目標,未來3年,我們將實現100億的目標。我們不能認為把股份製搞下去,錢就會少,反而錢會更多。我們不光在企業內部搞股份製,在行業裏也可以搞股份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