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合唱”中的發展藝術(1 / 1)

“大合唱”中的發展藝術

聚焦

作者:李肇星

人大外事委主任委員李肇星

經濟要“大合唱”

我認為,小平同誌多少年前的預言還是正確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世界大戰打不起來,我們要利用這個環境一心一意謀發展,但同時又要做最壞的準備,要有憂患意識,這個概念還是對的。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是1988年習近平同誌在福建省東部工作的時候,寫的一些文章和講的一些話。其中有一篇講到提倡經濟大合唱,要搞好經濟發展,要管理好企業,各個企業之間應該強調團隊精神。習近平同誌在這篇文章中舉了足球的例子,他提到一個足球隊員踢得好,不能靠個人腳下的工夫好,要講究相互配合,發展經濟也是一樣的。他的說法就是要有經濟大合唱,要搞好大合唱也不容易,每個企業的素質要高,每個人的素質要高,然後還得相互配合,相互協調。

我在人大常委會工作過五年,有一年人大常委會要慶祝春節到來,65歲以上老幹部組成一個合唱團。65歲以上的老幹部大合唱,唱得不好,又要讓別人提不出意見來。當時我開玩笑說,咱們不叫合唱,應該改叫齊唱,大家一塊唱,不分聲部。我提出意見之後,新華社前社長奈正生聰明極了,他說,我們不同意你老兄的意見,他說我們就是合唱,不是齊唱,因為咱們不可能唱齊。

所以要搞好經濟大合唱也不容易。

國際競爭要會“合唱”

我去年在《中外管理》雜誌上看到一條信息,講海爾公司有一個理念,就是所謂國際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最終是對顧客的服務。我去外國訪問,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發現海爾做的洗衣機比較受歡迎,中國領導人為此表揚過這家公司。我就想是不是技術特別好?後來發現不一定,主要是在管理方麵,海爾人把當地顧客的需要放在心上。當地人喜歡穿長袍子,一般的洗衣機裝不進去,海爾公司得到這個信息後,就特意在這些國家賣容量特別大的洗衣機。這是一個很小的例子,對企業來講顧客至上,要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的利益和需求,這一點特別重要。

我發現國際市場上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比拚比較多,“效率”比較高,“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我覺得應該反過來,跟自己的同胞比拚,那不行。所以我想特別強調一下,習主席早在1988年就提倡的,我們要形成一個真正的大合唱,而且各個企業相互學習。當然也不排斥良性的、平等的競爭。

當然學習和競爭的前提是依法管理,和依法在國際上競爭,因為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歸根到底就是法治經濟。我的理解是,我們在國內辦企業,一定要學一學中國的憲法和中國有關的具體法規;在國際上,也要學學聯合國憲章和你經營所在的那個國家的有關法律。這樣才可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然外交部根據中央的有關精神,也加強了保護工作。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務,第一,就是為國家的和平發展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第二,就是依法保護華僑和我們在海外的法人、各個企業的合法權益。但我們企業也要知道依法辦事,如果別人違法,侵犯我們的權益,我們可以及時地想辦法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果你不知道有關法律,怎麼保護自己呢?

領導要領唱

我想強調的是,要看到我們的成就,也要看到我們麵臨的諸多挑戰。

最近我去過幾個地方,很受刺激。全世界190多個國家當中,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但是再看看,我們13億多人,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經濟體,才3億多人,所以我們的人均也隻不過是它的1/10。日本現在總量在我們後麵,可是日本人少,並且日本人口每年在減少。我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大約隻有它的差不多1/20,所以我們還得努力。我們的夢想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有個人均的概念,才更科學一點。

那麼經濟發展了以後,人民怎麼幸福?中國現在已經進入老齡社會,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1.36億,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居都不容易。中國人希望健康長壽,這是進步,值得自豪。人民比以前幸福多了,我們可以驕傲,但是跟別人比,也不能驕傲,比如說芬蘭、日本,他們人均壽命超過82歲。還有一個長壽國家——摩納哥,法國以南、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國家。我去看了看,他們的平均壽命前年是88.5歲。我當時想,憑什麼中國人還要比他們少活十來歲呢?我們還得好好幹。

怎樣應對各方麵的挑戰?首要的就是領導幹部應該帶頭,不能光叫別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最後,把我的老師周培源的話獻給大家。周培源上過愛因斯坦的課,愛因斯坦告訴他:騎自行車怎樣才能保持好平衡?隻能向前走。由此可知:不論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要在貧困中前進,就得像騎自行車一樣,永遠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