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BM“國際人才機器”(1 / 1)

IBM“國際人才機器”

封麵文章

作者:鄧純雅?朱麗?謝丹丹

在50年之前,IBM傳奇領導者小托馬斯·沃森寫就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一個企業的信念》,裏麵闡述了三個最核心的價值觀:

尊重個人追求卓越服務客戶

小托馬斯·沃森說:“任何企業,為了生存並取得成功,都必須有一套健全的信念,並將其作為它所有政策和行動的前提。”他強調:“企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忠實遵守這些信念。我相信,如果一個企業想要成功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和隨之而來的挑戰,它就必須時刻準備著,在它的整個生命中改變自己的一切,除了這些信念之外。”

IBM也正是一個因堅守信念而具備極強“造人”能力的公司。

世界知名管理大師、《基業長青》作者吉姆·柯林斯在《中外管理》的采訪中,曾這樣表示:因為IBM一直是個始終如一堅守自己價值觀的公司,所以,麵對任何危機和轉型時所能迸發的能量,將是難以想象的。

可以說,IBM不僅是“國際商業機器”(IBM的英文原意),其核心能力在於,它更是一部精密、高效的“國際人才機器”。這正是IBM難能可貴的“變革的能力”。也因為此,在1990年代IBM大變革時期,在許多人看不清IBM走勢的時候,吉姆·柯林斯力排眾議,準確預測IBM必然轉型成功。因為在這位大師的眼中,成為“國際人才機器”的IBM,已經具備了基業長青的能力。

如今,隨著IBM麵臨新一輪挑戰:至2013年第三季度,其已連續六個季度出現業績倒退。但誠如1990年《中外管理》試刊號中就對IBM變革基因的肯定,IBM也一定會在變革中走上一條新的轉型發展之路。這正是IBM管理最值得關注之處。

當前,IBM正在啟動新一輪變革,2012年年初上任的CEO羅睿蘭,提出了當前IBM變革中要遵循的行為準則,內部稱之為——“139策略”,其中強調了三個最基本的價值觀:

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

與之相關的9條行為準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再造自我”和“珍視奇思妙想”,其內部稱之為要找尋所謂的“野鴨子”員工。可以看出,IBM如今的變革,正是公司始終秉持的信念,結合新形勢的具體化。

而一如既往,IBM的優勢——“變革能力”,也將圍繞“人的轉型”發揮核心作用。並在IBM這部“國際人才機器”裏,圍繞對環境的適應和業績的提升,實現每個人的升華和成長。

如今,在IBM再次推動轉型的曆史性時刻,《中外管理》又一次走入IBM,向讀者展現IBM堅守自己價值觀和信念的背後,有怎樣的基因和“管理配套”?傳統基因和新變革會發生怎樣的交融文化,和相互的促進?為讀者解讀一個實實在在的“國際人才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