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說:
培養員工從小事開始關心他人。要尊敬父母,幫助弟妹,對親人負責,在此基礎上關心他人。支持希望工程,寒門學子,燭光計劃……平時關心同事,以及周圍有困難的人,提高自己的修養。
一個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一定是富有愛心的企業。為國家和所在社區作貢獻,始終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之一。華為已正式加入聯合國倡導的“全球盟約”,自覺履行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並將全球盟約的有關人權、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等十項原則納入公司的宗旨及企業文化中。
近年來,一向低調的華為在慈善事業不斷出手。
2005年7月,廣東發生特大洪災,公司員工捐款380多萬元現金,幫助災區人民恢複生活、生產。2005年,華為繳納國稅、地稅、各項海關關稅和增值稅40億元。2004年,華為繳納國稅、地稅、各項海關關稅和增值稅35億元人民幣。同年,華為向東南亞海嘯中受災的泰國、斯裏蘭卡、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四國捐贈價值超過2000萬元的應急通信設備,公司和全體員工捐贈了2000萬元現金,幫助災區重建。2003年6月,為抗擊非典,以技術回報社會,華為向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捐贈價值80萬元的網絡設備產品。同年3月,華為員工自發為新疆伽師、巴楚地震災區捐獻寒衣。2000年1月,華為員工為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的地震災區人民捐錢、捐物。1998年,中國遭遇了嚴重的洪水災難,華為捐獻價值2500萬元的通信設備,以及用於重建學校的1500萬元現金。1998年2月,華為捐贈2500萬元,設立了“寒門學子基金”,資助家境貧寒的大學生完成學業。1998年2月,華為向河北地震災區捐獻了價值50萬元的通信電源設備,用於災區通信網絡重建。1996年2月3日,華為向雲南麗江地震災區人民捐贈20萬元及兩套通信設備。曆年來,華為捐建資助希望小學5所,希望中學1所。在慈善事業上,華為所作的貢獻,以及作了貢獻後的低調,讓很多做了一點慈善事業就大肆宣傳的企業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