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困苦之餘,不得不變賣物品以度日,你應該先賣金子、寶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後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書本。
——《塔木德》
你若問猶太人:人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案一定是知識。
知識在猶太人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善於教子的猶太母親常常會問孩子一個問題: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財產被搶光,你將會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
這個問題滿含著猶太人悲慘的血淚史。
大多數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者“鑽石”。
母親進一步問:
“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孩子們回答不出來,母親就說:
“孩子,你們應該帶走的東西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知識。因為知識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隻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隨著你,無論逃到什麼地方都不會失去它。”
此外,猶太眾多的法典中也不厭其煩地講述了知識、智慧、讀書、學習的重要:
“一個人在旅途中,如果發覺一本故鄉人未曾見過的書,他一定會買下這本書,帶回家與故鄉人共享。”
“生活困苦之餘,不得不變賣物品以度日,你應該先賣金子、寶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後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書本。”
“即使是敵人,當他向你借書的時候,你也要借給他,否則,你將成為知識的敵人。”
“把書本當作你的朋友,把書架當作你的庭園!你應該為書本的美而喜悅,采其果實,摘其花朵。”
公元1736年,拉脫維亞的猶太區域製訂了一項法律,規定當有人來借書時,不把書借給他的人都要課以罰金。
另外,猶太家庭有一個代代相傳的傳統,書櫥必須放在床頭,不可放在床尾。對書本的不敬是絕不允許的。
在猶太社會中,每個人都認為學者遠比國王偉大,學者才是人們尊敬的中心。可見猶太人多麼注重知識。而很多民族都把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
猶太人如此注重知識,但他們更看重智慧。所以,他們又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比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這種驢子很難派上大用場。
知識必須用在好的方麵,否則有害於人。
知識是為了磨煉智慧而存在的。吃書而食古不化,等於把書放在櫥中沒有翻看,徒然浪費而已。
有許多極具智慧的人卻並沒有讀太多的書,沒有積攢太多的知識的作用,但他們照樣受人尊敬。
當一個年輕的學生逐漸積累知識,發揮知識的作用,培養洞察力,並且開始了解到一個人必須謙虛時,他就可以被稱為“赫裏姆”(能使用智慧的人)。學識和謙虛同樣重要。
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就是幸福的,但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是聰明的,那麼他一定是個愚蠢的人。因為葡萄長得愈豐碩就愈會低下頭來,同樣,愈有智慧的人便會愈謙虛。大多數人認為他很有智慧時,便被稱為“塔爾萊特·赫裏姆”(精通猶太法律的人)。這種人不必繳稅,因為大家認為他已付出許多心力,對社會有了莫大的貢獻。
“赫裏姆和有錢的人誰偉大?當然是赫裏姆了,因為赫裏姆知道金錢的可貴,但有錢人卻不知道赫裏姆的可貴”。
◇智慧比財富更重要
猶太人追求以智慧賺錢,智慧與金錢的同在與統一使猶太商人成了最有智慧的商人,使猶太生意經成了智慧的生意經:猶太生意經是讓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越做越聰明而不是越做越迷失的生意經。
猶太人是一個酷愛智慧的民族,猶太商人也是極擅長以智取勝的商人。其他不說,在實業界中專執金融這個牛耳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不過智慧這個詞也屬於模糊概念,範圍極大,定義又不清,到底什麼是智慧,人們可能各有各的說法。那麼在猶太商人看來,什麼是智慧呢?
猶太人有一則笑話,談的是智慧與財富的關係。兩位拉比在交談:“智慧與金錢,哪一樣更重要?”“當然是智慧更重要。”“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為何要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卻不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學者、哲學家老是在討好富人,而富人卻對有智慧的人露出狂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