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智慧與金錢是統一的(2)(1 / 2)

猶太人僅靠其高素質的文化在擇業和創收方麵就勝人一籌,且不說其在經商中巧用謀略的巨大收入了。以美國為例,據統計,一個高中畢業生一輩子打工的收入,比一個同樣工種的初中畢業生多10萬美元;一個大學畢業生又要比一個高中畢業生多20萬美元。在美國的200多萬猶太人中,高中畢業占64%,大學畢業占32%。而在美國總人口中,高中畢業隻占35%,大學畢業占17%。這個文化水平的群體差異使在美國的猶太人的收入比美國全國平均收入高得多。據統計,1974年美國猶太人家庭平均收入為13340美元,而美國的平均家庭收入隻有9953美元,猶太人家庭高出了34%。

猶太人把知識視為財富,認為“知識可以不被搶奪且可以隨身帶走,知識就是力量”,所以他們十分重視教育。猶太人有個說法,猶太人一生有三大義務,第一義務就是教育子女。他們教育子女,目的在於讓後代能在競爭的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壯大自己和民族的力量。猶太人對教育問題已跳出了宗教和神學的範疇,認為現代社會經濟生活處於越來越迅速的發展變化之中,科學知識日新月異,如果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會落伍,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從事科學技術事業如此,經商做買賣也如此。

據統計,最近10多年發展起來的工業新技術,今天已有30%過時了。電子產品的壽命周期已經縮短到3年左右,超導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崛起,又預示著一次新的工業革命的開始。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和科技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知識型經濟成為爭奪相對經濟優勢的主要手段。處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裏,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缺乏遠見和不求上進的人,都難以避免失敗的厄運。猶太人深明大義,不但自己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更著力培養後代,讓他們成為文化素質較高的人才。的確,猶太商人的觀念是正確的,他們把知識看作致富的力量,因此世界上誕生了一流的猶太商人。

◇善於學習

讀者也許會注意到,各類傑出的猶太人,他們的事業成功無不與勤於讀書和善於學習有關。猶太人由於其民族遭受過的迫害,2000多年來流散在世界各地,受盡歧視和排擠,迫使他們要掌握一門或更多的科學技術本領作為謀生資本,因而形成了一種勤勞好學的風氣和傳統。而優良的學習風氣是造就人才的搖籃和保姆。

“知識就是力量”,誰掌握了知識,誰就有力量。知識來自於自己的實踐和別人的經驗。個人的實踐由於受時間、範圍和條件的製約,總是極有限的,更多的是來自別人的經驗。書本是一些經驗和新知識、新技術的“倉庫”,它彙集了各種知識和經驗,或起碼彙集著指導學習、啟迪思路的方法。所以,俗語有講:“開卷有益,一字千金”,“讀書能求理,越讀越有味”,“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等等。

讀書的方法和途徑可以是學校的正規教育,也可以是自學。猶太民族十分注重正規學校的學習,他們不論家庭條件好壞,都設法讓自己的孩子進學校讀書,有些家庭經濟不允許,則待孩子讀上大學時實行半工半讀,因此猶太人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以今天的以色列為例,它確立以教育為本,一直把教育事業列作民族的首要任務,其教育經費的開支在整個國民預算中所占比例,僅次於國防開支。據統計,1984年~1985年,以色列大學生人數達9.9萬人,即每1000個勞動力有77名大學生(美國為111名,日本為42名,英國為30名,法國為50名),可見以色列處於前列。

猶太人既注重學校的正規教育,又注重自教自學。眾所周知,學校是獲取基礎知識的場所,而很多專業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術要通過實踐或專業學習才能得到。另外,由於個人及其條件不同,受到正規教育的程度也很不相同。因此,猶太人很強調具有自己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從中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事業有成的猶太人都有一套高效的讀書方法:

1.善於收集學習資料。他們根據學習的目標,收集所要學習的資料,包括書籍、雜誌、報紙、文獻、錄音帶、錄像帶、網上信息資料等。

2.確定精讀的資料,下工夫讀懂讀透。

3.按學習所劃定的範圍泛讀,以取廣采博收之效。

4.借用別人的頭腦“讀書”。人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而時間又極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除了自身努力外,還可借助別人的力量。比如把一些需要學習和了解的書、資料交給下屬有一定素養的人閱讀,讓他讀通後把核心內容和要領歸納告訴自己。聽了他的介紹後,如發現有需要進一步了解的,自己再有重點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