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本錢不可挪作他用(1 / 1)

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塔木德》

種子是用來交換金秋的,因此,種子是不可食用的。“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這一箴言在猶太人中間已經盛傳了幾千年。對它的商業解讀應是:本錢是用來賺更多的錢的,它的所有者必須小心經營,不可把它揮霍掉。

更進一步說,這句話還包括“不可把錢存進銀行,指望它給人帶來利息”、“不可把錢轉借給他人,指望它給人帶來好處”等意思。

猶太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非常深刻。

他們認為,把小麥借給佃戶做播種之用,至少還有歸還的可能;把做種子的小麥磨成粉,做成麵包果腹,就是純粹的消費行為,吃完以後隻好再去借,借麥者這樣就會陷入越來越窮的境地,而出借者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這種賬就極可能成為呆死賬。

美籍猶太人洛克菲勒從小就對此深信不疑。

1858年,約翰·洛克菲勒的父親借了1000美元給洛克菲勒。那時,這個猶太人手中隻有800美元的積蓄,剛剛中學畢業,年僅19歲。

洛克菲勒沒有把這1800美元揮霍掉,而是和大自己10歲的克拉克一起,合股創辦了一家經營肉類和穀物的公司,開始資本的原始積累。

186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了石油。一時間,成千上萬的人如潮水般湧來,采油區井架林立,原油產量節節飛升。但洛克菲勒經過實地考察,認定原油高產必定導致油價暴跌,從而沒有盲動。

瘋狂地鑽油果然導致油價一路暴跌。3年後,當原油由當初每桶20美元跌得不到10美分時,洛克菲勒認為“種子發芽的機會”到了,投資石油是時候了。於是,他和安德魯斯合股開了一家煉油廠,從克拉克手上高價買下肉類和穀物公司的股權,一門心思幹起了石油事業。由於采用了新技術,這個公司迅速成了當地最大的一家煉油公司。

就在“小麥發芽”的時候,洛克菲勒說服了自己的弟弟威廉參加了進來,建立了第二家煉油公司,經營石油進出口貿易,以抵禦石油質次價亂的風險,自己坐鎮全局。

他製定質量管理標準,削減成本,降低價格。為降低成本,他自製油桶,自製煉油用的硫酸,購買油船和輸油管,精心護侍著自己的“麥田”,終於控製了當地26家石油公司中的21家。

石油帝國的初步形成使洛克菲勒意識到龐大的帝國難以控製的危機。一天他看到一篇文章,為其中“小商人時代已經結束,大企業時代業已來臨”的觀點與自己不謀而合而興奮不已。於是他高薪聘請了文章的作者作為自己的私人顧問。作者為報知遇之恩,提出了“托拉斯”這個理論,即生產同類產品的多家企業高度聯合,組成集團壟斷市場。這一理論的運用使洛克菲勒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造就了美國曆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壟斷時代。

在中國,洛克菲勒實施“點燃亞洲光明之燈”計劃,向大眾分送掉幾百萬盞廉價的油燈,使中國人購買他的煤油。

1884年,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業,最終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000元借來的“小麥”贏來了高產。

洛克菲勒1896年退休,1937年5月23日以98歲高齡去世。其家族成了當時美國十大超級富豪之一,也是當今美國最負盛名的家族之一。

對“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還應有如下的詮釋:

消費借貸、生產借貸都可能有因資本的流通不暢而出現無法回收借貸物的情況。正因為這樣,商人們(包括對國家經濟秩序負有管理責任的領導者)就有必要考慮好資本的運作,使從商者和消費者都擁有可供順利運作的資本。

猶太人認為,從商者充分考慮好順利回收資本(貸款或貨款)的環境和條件,考慮好如何製訂合理的價格,考慮好如何提供合乎消費者要求的商品和令消費者滿意的服務,這是使經濟活動中貸款或貨款順利支付的基礎。

種子是用來交換金秋的。

種子是不可食用的。

這句話,是一點也不會錯的。

他(洛克菲勒)勸我涉足石油業時隻說了一句話:“嘿,胖子,種子發芽的時刻到了!”

——摘自威廉《我的哥哥洛克菲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