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能花錢的人才能賺錢(1 / 2)

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

——《塔木德》

一個70多歲的窮人領到10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按慣例到銀行存了20美元。出銀行大門的時候,他看到一位年紀相仿的紳士在抽雪茄。

“您的雪茄很香,”戒煙已有50年的窮人主動搭訕問,“大概這樣的雪茄不便宜吧?”

“20美元一支。”

“嗬,您一天抽多少呀?”

“15支。”

“唷,您抽多久了?”

“50年了。”

“一天300美元,一年10萬多美元,50年,唉呀,您算算,您抽雪茄的錢不算利息已有500多萬,這大概可以買下這家銀行了吧?”

“……哦!您好像不抽雪茄吧?”

“是的,我不抽。”

“那你能買下這家銀行嗎?”

“老實說,不能。”

“告訴您,這樣的銀行我有10家!”

這個窮人其實很精明。因為第一,他賬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計算出每支20美元、每天15支。50年的雪茄煙錢可以買一家銀行;第二,他很懂勤儉持家、由小發大的道理,並身體力行,好久都沒有抽過一支20美元的雪茄。然而,誰也不能說他有“活智慧”,因為他雪茄沒抽上而銀行也沒攢下,不得不對紳士表示恭敬。

那位窮人的智慧是死智慧,而那位紳士的智慧才是活智慧:錢是靠錢生出來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攢下來的!

為了迅速地成為富翁,猶太人的常規做法是投資金融行業和其他資金回收較快的行當,把78%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傾注到“錢生錢”上。努力攢小錢的人冒險氣質的缺乏,決定了他們也不能通過其他途徑快捷致富。

話又說回來,不讚成攢小錢,並不代表在商務活動中不精打細算。

在這方麵,猶太商人的“吝嗇”氣質暴露無遺:成本能省半分就省半分,價格能高半分就高半分。

也許你要問,不至於世界富翁們都這樣吧?

其實唯有如此,商人才能賺到錢。

英國籍的猶太銀行家莫裏茨·赫希在莊園中招待上流社會的人士為時兩周,僅供來賓射殺的獵物就達到一萬多頭。

曾在中國上海經商多年的猶太商人哈同,以近百萬兩銀子修造了上海灘最大的私人花園——愛儷園,並經常在園中舉辦豪宴,動輒費銀上萬。

所有的猶太商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不管工作如何忙,都要把一日三餐吃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但他們從不浪費錢財,把辛苦所得作無謂的揮霍。

人生的樂趣在於享受,或者說在於享受工作以及工作帶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