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給別人留碗飯吃(2 / 2)

再比如,借了錢之後還不出,是債務人著急呢,還是債權人著急?一般人都以為債務人著急,害怕凶神惡煞般的債權人上門催討。猶太商人卻會回答說,是債權人比債務人更著急。有個猶太人的笑話是這麼說的。

惡瑟借給惡瑟500美元。明天就到期了,但惡瑟身上連5毛錢都沒有。雅可夫三天前就不停地提醒惡瑟,還有多少天就該還錢了。“到明天,雅可夫一定會來要錢”。想到這裏,惡瑟坐臥不寧,根本就睡不著,在房裏一個勁地走來走去,像鐵籠裏的野獸一樣。

“你為什麼還不睡覺?”妻子問他。

“我向雅可夫借了錢,明天上午非還不可。”

“你身上有錢嗎?”

“我連一個子兒都沒有呢。”

“既然這樣,你就睡覺吧。整夜睡不著的,應該是雅可夫而不是你”。

惡瑟妻子的話,實際上也就是代表了猶太商人的一般看法。

債務人到身上一個子兒都沒有的地步時,確實沒有什麼可怕的了。錢,已經用過了,也已經用完了,這本身就不冤枉了,而且用的還是別人的錢,一點沒有吃虧。

討債人再凶,對一個子兒也沒有的債務人也凶不到哪裏去,因為猶太商人沒有要人拿命來抵債的習慣。這種做法太不上算了,拿了別人一條對我毫無價值的命,卻勾銷了一筆債務,這劃不來。即使打官司,這錢是否能要回來還是個問題,又要支付費用與時間。所以,債務關係一旦形成,債權人就處在了某種被動地位之上,時時擔心著錢要不回來。哪一天得知債務人已經破產,最犯愁的自然是他們。正因為這個道理,金融界裏有一個心照不宣的規矩,就是貸款最難爭取的是第一筆,在這個當口上,銀行需要反複思考,是否以後會為這個債務人“犯愁”,一旦債務關係建立,若企業運轉有些不妙,最積極地貸款給企業讓它能有個轉機的是銀行。不為什麼,為的是不要讓這第一筆貸款連本帶利都收不回來。

人既喜歡借錢給別人,借出錢之後,自己又會陷入純粹被動的地位,這始終是借貸關係中的一個兩難。對大筆貸款當然可以采取抵押貸款的方法,但日常來往中的一些不大不小的貸款,不可能都以抵押方式辦理。現實生活中,最狡猾的詐騙犯就是專門詐騙這類不大不小的貸款,讓你自扔有些心疼,辦交涉、打官司又有些殺雞用牛刀,不方便也不合算,左右為難。

猶太商人在商業場上見識多了,少不得也碰上類似的麻煩,怎麼解決,還是智取為上。有則故事是這麼說的:

梅西克是個服裝商,他向布商克羅揚批發了1200馬克的布料,卻一直沒付錢。克羅揚叫夥計去收了幾次賬。

梅西克每次都溜掉,避而不見;給他寄催款單,梅西克又不理不睬。為此,克羅揚束手無策,連聲歎氣。

這時,一個新來的店員對他說:

“我有一個討債的秘方。您不妨先寫一封催款信給梅西克,叫他盡快歸還1800馬克的債,瞧瞧他有什麼反應,再作打算。”

克羅揚采納了這位店員的辦法,給梅西克去了一封信。

果然,才兩天,梅西克回信了,信中說:

“克羅揚,你這混蛋,一定是腦子有毛病了。我明明隻批了1200馬克的貨,你怎麼訛我1800馬克?隨信附上1200馬克,以後再也不來你這兒批貨了——要打官司嗎?你準輸。”

克羅揚還有必要同他打官司嗎?

店員的這則討債秘方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巧妙的以攻為守的攻心戰術。本來克羅揚確實處於純粹的守勢,主動權一點不在他手上,梅西克隻要避而不見,克羅揚就拿他毫無辦法。總不見得為1200馬克去打官司。

但反過來,從梅西克避而不見上可以看出,他對這筆債務倒還是承認的,隻是想拖著不還,而不是徹底賴賬。這就使店員的以訛詐訛之計有了心理基礎:拖欠1200馬克不還的梅西克可以高枕無憂,盡讓克羅揚一個人著急,要打官司也可以先讓他忙乎,大不了到差不多時候還給他,並沒有額外的損失。

而現在1200馬克突然變成了1800馬克。這就由不得梅西克就不出來辯解了,因為仍然像對待催款單那樣置之不理,就意味著默認了克羅揚開出的賬單,次數多了,日後真打起官司來,再要證明隻拖欠1200馬克就麻煩了,何況就是拖欠1200馬克也好做不好說。原先是想占別人的便宜,哪能讓別人把便宜占了去?占了理的梅西克不能不說個清楚,可這樣一來,原先主動的梅西克就變成了純粹的被動者,他不能再避而不見了。隻要他一露麵,1200馬克也就露麵了。因為猶太商人一般很少有空口白舌說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