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一個猶太人極強忍耐的故事。1991年10月3日,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對於南非猶太裔女作家戈迪默來說,卻是非同尋常的一天。這一天,她獲得了199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她是25年來第一位獲獎的女作家,也是自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第7位獲獎的女作家。這塊文學金牌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澆鑄的,怎能使她不激動呢?一串串苦澀的淚珠勾起她一段難忘的回憶。
戈迪默1923年出生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的小鎮——斯普林斯村。她是猶太移民的後裔,母親是英國人,父親是來自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珠寶商,金光般的家庭生活造就了小戈迪默的無限憧憬和遐想。6歲那年,她撫摸和凝視著自己纖細而柔軟的軀體,做起了當一位芭蕾舞演員的夢,她從劇院裏得知,舞台生涯最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的修養和思想情感,也許這就是她追求的事業。於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星期六,她報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劇團的行列。事與願違,由於體質太弱,她對大活動量的舞蹈並不適應,時不時讓一些小病小災糾纏著她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小戈迪默被迫放棄了對這項事業的追求。遺憾之餘,這位倔強的小姑娘暗暗發誓:條條大道通羅馬,她終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然而,命運不但不賜給她機緣,反將她逼上越發痛苦的淵藪。8歲時,她又因患病離開了學校,中斷了童年時的學業,夜晚,她常常流著無奈的淚盼等著天明。她隻好終日坐在床上與書為伴了。
一個明媚的夏日,心煩意亂又十分孤獨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從車水馬龍的街麵上獲取一點快樂。突然,她被一塊不大不小的木牌所吸引,久久不願離開:“斯普林斯圖書館!”她欣喜若狂,早已將課本讀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過於書。此後,她一頭紮進了這家圖書館,整日泡在書堆裏。圖書館下班鈴響了,她卻一頭鑽在桌子底下,等圖書館的大門確實鎖上了,她才鑽出來。在這自由自在的王國裏,她盡情而貪婪地吸吮著知識的營養。無數個日夜,使她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許是“養料”過剩,她常常感到心胸有一江春水在激蕩。終於,她那嫩弱的小手拿起了筆,一股股似噴泉一樣的情感流淌在了白紙上。那年,她剛剛9歲,文學生涯就此開頭。出人意料的是,15歲時,她的第一篇小說在當地一家文學雜誌上發表了。然而,不認識她的人,誰也不知道小說竟出自一位少女之手。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問世。優美的筆調,深刻的思想內涵,轟動了當時的文壇。世界文學界幾乎同時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內丁·戈迪默。像一匹脫韁的馬,戈迪默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