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守法中的聰明(1 / 2)

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信念,不是憑著眼見。

——《塔木德》

在猶太商法中,一方麵猶太人是最為守法的商人的代表,另一方麵又是投機取巧的代表。猶太人這種充滿矛盾的文化,正說明了其民族的靈活性。縱觀整個中世紀和近代史,猶太人到處受到排擠、驅逐,甚至屠刀,隻能靠從事商業和被視為罪惡的金錢業來謀生,他們走的完全是一條穿行在煉獄之火中的經商之路,尤其是十字軍東征和希特勒的“最後解決”,使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無辜慘死。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盡管猶太人一再被異族統治者打入被奴役的深淵,但他們每次都能成功地以純經濟手段重新站起來,以至於在許多統治者眼裏,猶太商人幾乎成了他們擺脫困境的特效藥。每每在經濟不景氣時,他們就將猶太商人召來,而等猶太商人將經濟發展起來時,君主們又會不滿足猶太商人所繳納的高額稅金而“卸磨殺驢”似的將他們的財產統統沒收,並將他們趕走。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等國頻繁發生,猶太商人一次次被召回來,又一次次被趕出去,他們已成為一架國際通用的商業啟動裝置。而正是在這頻繁的裝卸中,猶太商人隨時都經受著烈焰和血腥的考驗,並對他們的商人基因進行了最為嚴格的篩選,迫使他們不斷提高經商才幹、精益求精,直到同經濟運行達到高度吻合,否則,他們很難生存下來。

◇合法的聰明

猶太人有個習俗,那就是不吃牛羊的腿筋。

之所以如此,來源於《聖經》中的一個傳說:猶太人的祖先雅各年輕時曾去東方打工,依附於其舅舅的門下,並娶了兩個表妹為妻。後來,在神的允諾下,攜妻子返回迦南。路途中的一個晚上,有一個人要跟雅各摔跤。兩個人苦戰一個晚上,不分勝負。黎明時,那人為了戰勝雅各,便在他的大腿窩摸了一下,當時雅各的大腿就扭了。後來,那人說:“天亮了,讓我走吧。”雅各不同意,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讓你走。”那人便問他:“你叫什麼名字?”雅各便把名字告訴了他。那人說:“你的名字不再叫雅各了,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角鬥,都獲得了勝利。”雅各問他:“那你叫什麼名字呢?”那人說:“你何必問我的名字?”於是,他在那裏給雅各祝福。而雅各的腿從此也就瘸了。

堂堂正正的上帝在同人摔跤時,卻使用不規範的小動作,這對於老是責備猶太人不守約的上帝來說,顯然是一件不光彩的舉動,故而他羞於告訴雅各自己的名字。也許,古代猶太人摔跤時,並沒有“明文”規定不可摸對方的大腿窩,那麼上帝豈不是鑽規則的漏洞嗎?而作為上帝的子民猶太人來說,為何偏偏把這麼一個上帝鑽漏洞的典故記下來呢?大概就是出於將“鑽漏洞”這種合法的違法之舉或者非法的違法之舉故意神聖化的需要吧?對於把研究律法看作人生義務或祖傳手藝的猶太人來說,任何一種法律都有漏洞,而且有不少條例漏洞之大不亞於法院的大門。隻要方法得當,手段幹淨,盡可以來去自由。尤其對於那些由歧視、迫害或對猶太人不友好的人所製定的法律,猶太人更要理直氣壯地藐視之。不過從猶太人的習慣來看,與其破網而出,不如堂而皇之鑽漏洞更為自然。神不知鬼不覺,既不引人注目,也不會於心不安,何樂而不為呢?

二戰期間,波蘭已落入希特勒的魔爪,邊上的小國立陶宛也在虎口邊上。於是立陶宛的猶太人紛紛逃離,經日本遷往他國。一天,日本政府機關的函電審查官前往日本猶太人委員,會調查一個猶太拉比卡利什發往立陶宛的一個函電的內容。電文上寫著:“6個人可以披一塊頭巾祈禱。”委員會主席阿南也不知該電文是何意思,隻好解釋說:“這是一個宗教禮儀上的問題。”審查官聽了這番話覺得有理,就讓他把電報發出去了。後來,阿南終於找到那位可敬的拉比,向他詢問“6個人可以披一塊頭巾祈禱”的意思。拉比卻用深沉而悲哀的目光久久地凝視著他,然後說:“你難道沒聽說這句有名的塔木德格言嗎?6個人可以用一份證件上路。”阿南這才恍然大悟。卡利什拉比剛剛離開歐洲來到日本,他關心著立陶宛的猶太同胞。他知道,日本的邊境上辦簽證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於是,他就給立陶宛的同胞建議,6個本來不屬於一家的人可以作為一個家庭申請簽證,以便更多的猶太人可以借此離開。日本人沒研究過《塔木德》,就連猶太人委員會的主席阿南也搞不懂拉比的建議。所以,當一個又一個猶太人的“6口之家”通過各種途徑踏上日本列島時,日本人隻會驚歎猶太人家庭的高度同一性,根本想不到猶太人的家庭人數竟是由日本的入境管理條例所決定的。這確確實實是鑽了日本法律的一個大空子!即“違法”而不犯法。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大約有1萬名猶太人從波蘭逃到立陶宛,其中又有2000人逃到神戶。“6個人可以披一塊頭巾祈禱”就是這一轉移過程中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