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詩歌鑒賞綜述與2014年備考建議
應用閱讀
作者:費明富
從這個表格中我們非常直觀地看到2013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這樣的一些特點:
1.詩詞來自名家名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賀鑄,宋代著名詩人陸遊、梅堯臣,他們的詩作在高考中都得到了足夠的重視。
2.選材主打唐詩宋詞。除山東、重慶分別選擇清代詩和詞之外(安徽也選有金趙秉文詩歌,和韋應物詩歌對比閱讀),其他15套試題均選自唐宋詩詞。其中唐詩有4套,宋詩有5套,宋詞有6套。這一特點,較2010年、2011年、2012年也都略顯突出。具體情況,參見【附表1】。
3.選材篇幅嚴格控製。詩歌以近體詩為主,隻有浙江卷選擇的是唐代古體詩,共有18句共90字。詞以小令為主。
4.考點分布較為均衡。按照小題計算,考查形象的題有4道,考查語言的題有10道,考查技巧的題有13道(問),考查思想內容和情感的題有11道。
考查形象的題,主要考查詩歌中物象和人物形象的賞析。如:
(遼寧卷)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6分)
(重慶卷)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2分)
(山東卷)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2分)
(江西卷)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2分)
考查語言的題,涉及的對象複雜多樣:
涉及對詩歌語言句間關係的把握,如廣東題(作者為什麼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該題賦3分;
涉及對詩句字麵含義與深層含意的理解與挖掘,如全國大綱題(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麼寓意?),該題賦4分;
涉及對關鍵字詞的賞析,如湖南題(簡析首句中“淨”字的妙處),該題賦3分;
涉及對詩歌語言風格的賞析,如湖北題(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該題賦5分等。
考查技巧的題,皆為常規技巧:
考到的技巧有烘托渲染,如全國課標卷Ⅱ題(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麼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該題賦5分;
用典,如江西題(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思?),該題賦6分;
比喻借代,如安徽題(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並加以賞析),該題賦4分;
借景抒情,如廣東題(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該題賦4分;對比,如浙江題(賞析這首詩對比藝術的特色),該題賦5分;
虛實結合,如福建題(三、四兩聯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該題賦4分,天津題(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該題賦3分;
綜合技巧,如遼寧題(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該題賦5分,需要從“襯托”、“動靜結合”和“擬人”等多方麵作答。
而考查“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的試題,也可分作兩種情況,一是直接考查,二是在語言、形象和技巧鑒賞中間接考查。表中體現的是直接考查的情形。
備考建議
一、利用初中高中階段新課標推薦背誦詩詞,在複背中攻下技巧關。
近幾年高考試題,所考查的技巧相對集中,正如上文舉例中提到的那些。也可參照【附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