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閱讀下列詩歌,回答問題。(11分)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⑴首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簡要賞析。
⑵“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兩句詩明寫的是什麼?暗寫的是什麼?簡要分析。
【答案】⑴互文。“煙籠寒水月籠沙”是“煙和月籠罩在寒水和沙灘上”的變形,體現出語言的錯落有致,更好地渲染一種淒迷的氣氛,便於其後事件的陳述和感情的抒發。⑵明寫的是商女,寫起狹隘;暗寫的是達官貴人,諷刺他們不諳國事沉溺於淫靡的生活。
【例2】閱讀下列詩歌,回答問題。(11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⑴從景情角度對“巴山夜雨漲秋池”進行賞析。
⑵從虛實角度對“巴山夜雨”進行簡要賞析。
【答案】⑴寓情於景:“巴山夜雨漲秋池”是景語也是情語,寄寓著詩人歸家不得的失望與淒冷之情。⑵第一處“巴山夜雨”是實寫,表現閱讀妻子來信時的天氣和心情;第二處“巴山夜雨”是虛寫,是對今後回憶那天情景的想象,寄寓詩人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也更加深沉地抒發了現實的孤寂淒冷之感。
二、重視分考點訓練。模擬試題或一些教輔書籍中的詩歌鑒賞試題,往往都是綜合試題,這樣的試題不宜作為一模複習使用。我們要選擇那些真正分考點設計的試題,爭取對語言鑒賞、形象鑒賞、技巧鑒賞和思想內容分析或評價等考點逐個突破。且每個考點的落實也要細化,如語言鑒賞就要分作幾類,分別設題,逐類訓練落實。
【例3】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其後試題。(11分)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⑴“春江欲盡頭”是什麼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⑵最後兩句詩和“春江欲盡頭”是什麼關係?簡要賞析。
【答案】
⑴“春江欲盡頭”是說江邊的春天已經走近尾聲。抒發了詩人惜春傷春、傷時感懷的情感。
⑵最後兩句詩是對“春江欲盡頭”的形象闡釋。詩人擇取高低不同的兩幅畫麵,柳絮狂飛、落花逐水,渲染濃鬱的暮春景象,生動地表現春之欲盡的特點,寄寓傷春之情。
【例4】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其後試題。(11分)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江東猶苦戰,回首一顰眉。
⑴“水流心不競”是什麼意思?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⑵詩歌前兩聯總體表現出詩人怎樣的狀態?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⑴“水流心不競”是說按照常理見流水而心應有所動,但是現在自己見到流水,竟然無動於衷。這樣寫抒發了詩人心如止水的慵散之感。
⑵慵散(從“坦腹”、“野望”、“心不競”和“意俱遲”中皆可見)。造成這樣的原因有:社會動蕩,心靈受挫;人至暮年,春之又去。
【附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