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商場·超市進貨、入庫票流物流規程(1 / 3)

一、商品驗收管理標準

倉管員和理貨員應對本中心所進貨物嚴格按《商品質量驗收標準》進行檢驗。

1.合格證檢查

檢查產品是否有合格證,證上是否有檢驗機構和檢驗員簽章。

2.清點檢查

重點檢查商品數量、包裝質量及其完好性。

3.抽樣檢查

抽樣應按相應驗收標準,采用隨機抽取法取出代表樣進行檢查。

4.索取有關質量證明

按“隨貨同行證書的管理程序”操作,向供應商索取有關質量證明,如進口食品衛生證書、進口藥品檢驗報告書、質量保證書等,並與采購訂單的內容進行對照,檢查是否一一對應,準確無誤。索取證書應及時,並指定分店質檢員存檔,按“隨貨同行證書的存檔操作流程”進行管理。

5.標誌、包裝檢查

對所抽樣品進行標誌檢查時,嚴格按照《商品質量驗收標準》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包裝是否牢固,是否可能因包裝不良而使商品受損及包裝本身是否受損。

6.對有使用期限的商品進行檢查

應重點檢查有使用期限商品的生產日期、進貨日期是否符合《商品質量驗收標準》的規定。

二、進貨檢驗製度

第一條 目的。

通過對進貨檢驗的控製,防止未經驗證及不合格的物資投入使用,以確保公司提供服務的質量。

第二條 適用範圍。

適用於采購物資的入庫驗證。

第三條 職責。

倉管員負責對入庫物資的驗證和記錄,部門主管負責監督。

第四條 工作程序。

1.倉管員依據審批後的“請購單”或“采購計劃”對所采購回的物資進行入庫檢驗。

2.對批量采購回的數量超過10個(含10個)的物品,采取抽檢的方式進行檢驗,即從所購物品中按總數10%的比例抽檢,抽取的數量不得少於10個;對零星采購的或數量少於10個的物品逐個進行驗證。

3.驗證根據情況可采用核對數量、外觀檢查和合格證檢查等方式進行。對涉及安全性能的產品如電器類、水暖器材、消防用具類、化工原料類必須要具有合格證;對小五金類、絕緣材料類標準件類和其他雜項類應核對規格、型號和數量與采購文件是否一致,外觀和包裝有無破損等。

4.驗證結果由倉管員進行記錄和保存,對驗收中發現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製程序》執行。

5.對急需使用的來不及檢驗的物品,由部門負責人或其授權人員簽名後,可予以緊急放行。放行部分要有明確標識,沒有放行的部分仍按常規進行檢驗。

三、進貨管理的注意事項

1.指定進貨的承辦人

(1)若進貨事項歸銷售部門管轄,那麼一定要指定進貨的承辦人。

(2)要選用具有商品知識,熟悉進貨廠家,有交涉能力,辦事周詳、誠實的人。

(3)銷售經理應經常留意進貨業務。

2.進貨計劃與管理

(1)進貨計劃以銷售計劃及存貨計劃為基礎,因此應先確立基本計劃。

(2)若各銷售部、分店、營業處獨立進貨與存貨,進而發生浪費現象,則必須注意總體性的控製。

(3)進貨及付款的日期需與財務部的經辦人聯絡、協調。

(4)若有資金調動優先的情況時,要特別嚴守其進貨管理(要與財務部保持聯係)。

銷售經理應詳查有無過量進貨。

3.進貨來源的管理

(1)製作進貨來源卡,以判斷各進貨來源的動向與業績。

(2)銷售經理應盡量訪問進貨廠家,與之保持良好的關係,並搜集促銷情報。

四、檢驗狀態的控製製度

第一條 目的。

通過對所有影響服務質量的物品和服務過程各個階段的工作狀態進行檢驗狀態的標識,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明確對服務質量的評價。

第二條 適用範圍。

適用於公司所有用於提供服務的物品及服務活動。

第三條 職責。

1.倉管員負責對進貨物品的檢驗狀態進行標識。

2.管理處負責對用於提供服務的設備、設施和各類服務活動質量的檢驗狀態的標識和記錄。

第四條 工作程序。

1.來料物資的檢驗狀態標識。

管理處的庫房設置合格區、不合格區和待驗區等,並懸掛相應的標識牌。來料在未驗證之前,均應放在待驗區,驗證後由倉管員根據合格、不合格狀態對應分區放置。

2.設備、設施的檢驗狀態標識。

管理處各部門對用於提供服務的設備、設施檢驗後,對完好狀態的不予標識;對故障設備懸掛“維修中”標牌。

3.服務活動過程的檢驗狀態的記錄。

(1)管理處定期組織服務質量內部檢查,評價狀態由管理處自行標識(記錄),可采用流動紅旗、獎牌、檢驗記錄等方法。

(2)外部服務質量評價的標識均以外部授予的獎牌、證書和文字記錄等進行確認。

五、測量、計量器具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 目的。

保證所有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測量儀器、計量器具能正常使用,並能達到所要求的精度及測試能力。

第二條 適用範圍。

適用於對服務質量有影響的測量儀器、計量器具的使用、校準和保管。

第三條 職責。

1.管理處經理負責對測量儀器、計量器具送檢、校準的組織和監督。

2.機電主管負責測量儀器、計量器具的采購和管理,對無需送檢的測量儀器組織機電人員進行自檢。

3.機電人員負責對測量儀器、計量器具的使用和保管。

第四條 管理工作程序。

1.測量、計量器具的采購。

根據工作和設備技術性能的需要,機電主管填寫“請購單”,經管理處經理批準後執行采購,或經管理處經理審核後,報請公司批準後執行采購。

2.測量、計量器具的驗證。

(1)在測量、計量器具投入使用前,機電主管應對其進行送檢校準,確定受檢標簽,組織辦理入庫驗證。

(2)測量、計量器具有使用過程中,根據其有效使用期的規定,由機電主管組織按時送計量主管部門校驗。

(3)發現計量器具失準時,應對其涉及的數據記錄進行評審,需要時追回重檢,並做好記錄。

(4)對無須送檢的測量儀器,如卷尺、電壓表、電流表、壓力表等,管理處機電主管可組織機電人員對其進行自檢,發現變形、損壞、失準的應停用更換。

3.測量、計量器具的建賬。

(1)管理處機電主管負責建立“測量、計量器具台賬”,記錄測量、計量器具原始資料和在使用過程中受檢狀況的反映。

(2)自檢的測量儀器,在台賬中不予記錄。

4.測量、計量器具的標識。

測量、計量器具在送市計量主管部門校驗後,在其背牌上必須貼署校驗合格標簽。

5.測量、計量器具的報廢。

測量、計量器具經送檢確定為應報廢用品時,由機電主管作出書麵評估報告,經管理處經理批準或報公司經理批準後,執行報廢。

六、驗收入庫流轉程序

商品驗收是物流中心對供應商所供商品的確認,也是商店內部商品流通環節對接收商品的確認。

1.商品驗收的一般過程

商品驗收一般包括下列過程:

(1)商品驗收。商品驗收主要應做好三方麵工作:

①對單驗收。對單驗收是指倉庫保管員對照進貨通知單的品名、規格、質量、價格等依次逐項檢查商品,注意有無單貨不符或漏發、錯發的現象。

②數量驗收。一般是原件點整數、散件點細數、貴重商品逐一仔細檢對。

③質量驗收。保管員通過感官或簡單儀器檢查商品的質量、規格、等級,如外觀是否完整無損、零部件是否齊全無缺、食品是否變質過期、易碎商品是否破裂損傷。

(2)填製“商品入庫驗收單”。倉庫保管員按表式規定填寫“商品入庫驗收單”。如果綜上所述,已有合同管理員(采購員)填製過進貨憑證,就可借用該憑證作驗收單,不必另行填製。如果單貨不符,則要填寫“溢短殘損查詢單”,經倉庫負責人核對簽字後,作為今後與供貨方、運輸方交涉的憑證。

(3)記載商品存貨賬。驗收結束後,保管員根據驗收憑證,記載保管商品存貨賬。倉庫用的保管存貨賬可等同市場上現售的“商品明細分類賬”。有些倉庫隻控製數量,不計算金額,還可用具有數量收、發、存的三類式賬頁。

(4)商品入庫。商品入庫前應做好準備工作,例如安排貨位(要按消防局的防火標準)、準備苫墊用品、裝卸搬運工具、檢驗度量衡器具、組織好收貨人力等,還要準備好商品標簽(如下所示)。

商品標簽

(商品標簽式樣)

中心

貨號品名規格

單價

產地

2.驗收環節中的單據流轉

“溢短殘損查詢單”流轉程序說明:

(1)保管員在驗收商品時,如發現商品殘損、變質、串號、短少等情況,必須有證明人簽章,填寫“溢短殘損查詢單”一式五聯交查詢員。

(2)查詢員收到查詢單應到現場了解情況。如果符合查詢標準,即加蓋查詢專用章,將存根聯留底備查,保管聯送保管員,會計聯交營業櫃,答複聯、發貨方聯寄代供貨單位。

(3)保管員收到查詢單,將保管聯記保管賬留存。

(4)營業員收到會計聯後記資金賬和日報表交給核算員。

(5)核算員彙總後交會計部。

(6)會計部收到後記賬並留存。

(7)供貨單位答複補回商品時,查詢員應通知保管員,用紅字填寫前麵3聯並加蓋“商品收訖章”,單據仍按上列程序流轉。如果供貨方補充貨款則由會計通知查詢員,注銷原查詢,並將結算單據交商品櫃、核算員、會計部逐級衝銷。

七、商品驗收單

廠商名稱采購單號商品名稱、規格交貨數量采購數量短缺退回數量單價總價備注主管:證明人:點收人:

八、商品檢驗報告表

商品名稱規格采購日期數量采購單位檢驗員檢驗記錄檢驗項目檢驗標準檢驗結果合格不合格備注總評

合格

不合格采購部經理質量檢驗主管檢驗員倉庫驗收記錄

九、商品驗收日報表

年月日

受理號碼訂購號碼交貨廠商品名規格數量合格品不合格品數量受領者數量處置摘要十、檢驗作業日報表

出貨

日期檢查

順序訂單

編號設計

編號訂購

廠商品名受檢

數檢查

數未檢

查數合格

數特采

數不合

格數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