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批評與闡釋
作者:李偉民
摘要:威廉·赫茲列(William Hazlitt,1778-1830)是19世紀浪漫主義莎學評論的主將之一。他的浪漫主義莎學評論既秉承浪漫主義文學主張的一貫理論。又在浪漫主義莎學評論中提出了自己的美學與文學藝術批評主張。赫茲列的浪漫主義莎學評論強調了“自然”與“想象力”在莎士比亞戲劇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比較係統地對“自然”與“想象力”的內涵進行了闡釋,盡管這些闡釋在某些方麵顯得簡單和簡略,但畢竟赫茲列與其他浪漫主義莎學評論家一樣將莎士比亞抬高到了文學藝術創作上的至尊地位,奠定了莎士比亞當今在文學藝術領域不容撼動的地位。赫茲列的浪漫主義莎學評論也是他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關鍵詞:赫茲列;浪漫主義莎學;莎士比亞
浪漫主義文學批評一貫將莎士比亞奉為文學藝術創作的楷模。在他們的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中,頌揚莎士比亞在文學藝術創作上的成就,在浪漫主義文學主張的框架下,闡釋莎士比亞劇作的多層意蘊,將莎士比亞創作中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作為衡量文學藝術作品的準則,成為浪漫派作家在文學批評方麵的一項主要任務和重要的理論支柱。正如張泗洋先生所說。19世紀的莎士比亞評論。是莎士比亞進入世界藝術家寶庫的最後一張通行證,同時也是對其作品總體價值的一次高水平的評斷……浪漫主義莎評主要挖掘了莎士比亞運用想象力所帶來的藝術魅力。作為莎士比亞最熱情的謳歌者和崇拜者,浪漫派批評家們最先把他迎進了19世紀,他們以他的藝術作為自己的楷模和旗幟,把他當做一個藝術世界的造物主來研究,他們的讚語充滿著一種發現新大陸的驚喜。而威廉·赫茲列(William Haz-litt,1778-1830)正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一位重要舉旗者,也是浪漫派莎評家最重要的中堅人物之一,他曾經在《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一書中對32部莎劇作出了逐一評價。為此,在國內赫茲列研究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我們極有必要弄清他的莎學思想,並由此窺斑見豹地去觸摸浪漫派莎學的主要理論傾向。
作為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形成的浪漫派莎評具有所屬流派的一些共同特征。但是又不同於這一文學流派中的非浪漫派莎評家,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是否對於莎士比亞及其創作方法熱烈地大加讚頌,而幾乎沒有批評。在這一點上赫茲列與其他浪漫派莎學家如出一轍,他強調,要了解天才的力量,就應該讀讀莎士比亞的作品。赫茲列等浪漫主義莎評家崇尚天才,他們認為這種天才首先在莎劇中表現為,“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即偏重於表現主觀理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包括赫茲列在內,浪漫派莎學一方麵反對權威,習俗和狹隘思想的個人主義的肯定。另一方麵又在文學藝術領域豎起了一座供追隨者頂禮膜拜的功德碑,將莎士比亞奉為天才,莎氏的作品也被奉為文學藝術創作領域裏的金科玉律,以此來證明浪漫主義文學創作原則的先進與正確。我們說莎士比亞戲劇確實具有上述特點,但並不僅僅止於這些特點,浪漫派莎評顯然是將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浪漫特色,作為證明浪漫主義文學主張的身份證。那麼,作為浪漫主義莎學批評家之一,赫茲列的莎學批評在具有一般浪漫派莎評特征的同時,在莎學研究上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呢?這是我們在研究莎士比亞批評史時應該弄明白的。
一 “自然”是自由與激情的必然體現
赫茲列等浪漫派莎評家反對17、18世紀英國古典主義用呆板的程式去套莎士比亞,在上演莎劇時歪曲莎士比亞的本來麵目。為此,浪漫派莎學家極為欣賞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自然”,其實這種自然的內涵就是自由與激情的代名詞之一。這種對“自然”的推崇究其實質是對古典主義與僵化的文學批評的反動,既是其政治激進主義傾向的反映,也是現代性的明確宣言。赫茲列認為,“莎士比亞的長處在其自然(最廣義的)”,“莎士比亞的語言就像象形文字,能將思想直接變成形象。”“莎士比亞那些情真意切的精彩段落,完全是熾情的流露和想象力的獨創,完全是他自己的語言。”自然是藝術之魂,藝術想象的力量完全蘊藏在大自然之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提供的。“莎士比亞在戲劇上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來自他的韻味”,閱讀莎士比亞,“我們會感覺到他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似乎時間與自然已把所有財富都堆在我們腳前。”這種“自然”在赫茲列看來是擺脫了政治羈絆的,是從大自然中汲取養分的藝術,就如同莎劇中表現出來的人類追求自由、解放的衝動,代表了人的無限的生命力和生命的激情。赫茲列認為莎士比亞“與其說是自然的模仿者,不如說是自然的工具;不是他從自然中汲取話語,而是自然通過他表達主見”。可見莎劇和浪漫主義文學,在赫茲列看來都不過都是毫無束縛的自由與最優秀的客觀性激情最“自然”的反映,是文學藝術所應該達到的最高境界。無論是莎劇還是浪漫主義文學創作都屬於天才的範疇,而“天才最大的功力是在描寫最強烈的激情上顯示出來的”。赫茲列強調,莎劇中所蘊涵的無窮的力量不受任何人為的束縛,是感情的強烈噴發,它和與生俱來的有著強烈自由精神的大自然極其相似,這種激情更是和進步的理想難以分開的。在這個意義上說,莎士比亞似乎也成了浪漫主義的莎士比亞了。赫茲列從強調道德原則性的角度出發,第一次把人們的注意引向了莎劇的政治內容。所以赫茲列等許多浪漫主義莎學批評家不加批判地把莎士比亞視為自由的象征,導致後來的一些現實主義者反對19世紀中期對莎士比亞的奉承和看法。
文學藝術創作中“激情”的宣泄是浪漫主義文學批評家所一貫主張的。赫茲列在莎士比亞那裏也看到,這種“自然”又首先表現為一種激情。在這個意義上說,浪漫主義可以說穿越時空與莎士比亞一拍即合,他們都把激情作為了文學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支撐,這種精神“是與各種不同的可能情況結合在一起的激情力量”。赫茲列的浪漫主義莎評強調作家的主觀創造才能、個人天才,尤其把激情和靈感顯赫地標注在莎士比亞戲劇的特征中,把對激情的表現作為莎士比亞戲劇的顯著特征。所以,莎士比亞被視為“人本主義者,草根性人本主義者,情欲主義的人本主義者。他總是覺得人之性動力為人性之最,總是戰勝理性”。赫茲列強調,莎劇中所蘊涵的激蕩人心的力量,不受任何人為的束縛,它既是一種感情的噴發,也是具有強烈自由精神的大自然。莎劇的浪漫主義特性使我們意識到個人在生活經驗的知覺層麵和情感方麵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的是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審美價值。“莎士比亞天才的傑出之處在於他實際上包括了同代一切偉人的天才,而不在於他隻在一個偶然的特點上和他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