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關係
教研探索
作者:何麗傑
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聽說能力以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這裏涉及的閱讀和寫作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怎樣處理二者的關係呢?這既是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
一、閱讀與寫作的正確關係
對於閱讀和寫作的關係,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的那兩句話:“閱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幹的兩回事,認真閱讀有助於練習寫作。”
首先,說“閱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是從它們各有各自的,又同等重要這一點來說的。“閱讀自有它的目的,主要是真正地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知識,使咱們得以在革命和生產中很好地貢獻力量”。“寫作是怎麼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裏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這樣看來,閱讀和寫作,一個是從外到內的吸收,一個是從內到外的表達。
其次,說閱讀和寫作文“不是彼此不相幹的兩回事”,是從閱讀有助於練習寫作這一點來說的,因為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樣作文之類的書,好象有了這類書依據這類書指導作文,寫作教學就好辦了。實際上寫作基於閱讀。所以閱讀和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才有提高的可能。
二、正確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要正確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係,那就要求閱讀教學在完成自身任務的同時,充分發揮有助於學生寫作的作用,具體來說:
1.改進字詞教學。語言是文章的建築材料,閱讀教學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構造文章的材料。因此,教學中不僅僅是一般性地解釋字義、詞義、研究文法修辭,或讓學生記誦文句,最緊要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詞都不輕輕放過,務必發現它的特性。唯有這樣的閱讀,才能夠養成用字造詞的好習慣,下筆不至於有失誤。
2.加強篇章結構的教學。篇章結構式作者思想脈絡發展的外在表現,在組材成文的方法。文章縱然有充實的內容,有準確生動的詞彙,但篇章結構不當也不會是一篇好文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人家建構文章的方法。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結構方式,在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領會。如議論文《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第一部分(第一段)是引論,扼要地闡明了撰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和目的,為中心論點的提出作出了必要的準備;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三段)是本論,在論述了製定精兵簡政政策的根據和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黨中央提出的精兵簡政政策,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這一中心論點;第三部分(第四段)是結論,針對部分同誌思想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闡述了精兵簡政的作用,補充深化了中心論點。
本文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序來謀篇布局的方法就很值得學生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