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學的探討
教研探索
作者:馬芳山
1 思想品德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
2 注重“兩全”大麵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麵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體育學習的興趣。
體育教學的全麵性。我們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更多地獲得的是體力和技能,而明顯缺少的是對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獲得的成功感和愉悅體驗,也就是說在“懂、會、樂”這三個體育效應中,“懂”和“樂”是薄弱環節。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在“懂”和“樂”上下功夫。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敦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練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學生就可以在以後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
3 挖掘體育教學中的美育因素培養審美能力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出的美,它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境美、行為美、競技美、器材美等。作為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應把主要任務放在增強體質、塑造美的體型,促進機能完善,幫助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
4 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注重體育意識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練什麼,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5 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展的特長
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單項俱樂部製。各俱樂部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選擇的自己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夥伴,創設自主練習的氛圍。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度,並獲得人際關係需要的滿足,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