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利潤第六感:擁有贏利能力(2 / 3)

馬雲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隻對我關心的人感興趣。我隻對中小型企業感興趣,我就盯上中小型企業,順便淘進來幾個大企業,它不是我要的。我相信是蝦米驅動鯊魚,大企業一定會被中小型企業所驅動。所以我那時候就想企業在工業時代是憑規模、資本來取勝,而信息時代一定是靠靈活快速的反應。我唯一希望的就是用IT、用互聯網、用電子商務去武裝中小型企業,使它們迅速強大起來。”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平台,將全球的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小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黏起來,用混凝土黏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我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另外,馬雲還考慮到,因為亞洲是最大的出口基地,阿裏巴巴以出口為目標,幫助全國中小企業出口是阿裏巴巴的方向,他相信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更有希望、更好做。

小利照樣能夠贏得巨額利潤。積跬步,可以至千裏;不拒小流,可以成江海。在創辦新事業的過程中,“一夜暴富”,“一口吃成胖子”的夢想往往難以實現。利潤的薄厚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企業能否長久贏利。因此,新事業要輕裝上陣,從小利開始做起,莫要讓追求厚利壓垮了自己。

點睛:低投入高回報才能體現出管理者的價值。

“利潤第一”的管理革命

在西方,重利潤率輕銷售額是基本的商業常識。但是在韓國,包括三星在內的大型工業企業幾十年來一向是重視出口增長和破生產紀錄。

根據“利潤第一”的改革方向,三星電子果斷地拋棄了公司非核心資產以使公司專注於最有潛力的技術產品開發,與核心業務無關的幾十處資產或是賣掉,或是令其獨立謀生;在三星電子與三星其他公司之間設立財務和管理上的防火牆,勞動力削減了1/3;公司負債大量減輕。

“利潤第一”的改革方向徹底解放了三星電子的陳舊思想,重新改寫了三星集團的企業文化。強烈的自尊心是亞洲民族的共性,這種民族個性往往導致追求極致,不僅在效益方麵,更多的時候在規模上。因為規模的大小比效益的好壞更外在和直觀,也更容易為外界所關注,所以也更容易滿足自我的成就感和自尊的需要。當然,這種滿足不僅僅是企業家本身的問題,有些時候還包括政府的麵子,而其基礎則是這種民族個性。

當這種追求到達極致的時候,自尊往往開始蛻變為虛榮。盡管企業家是這個社會的精英群體,盡管在他們理性的時候,他們同樣認可效益比規模更重要,生存比虛榮更重要,但骨子裏他們同樣具有人性的弱點。當然,人們無法懷疑他們的動機,他們當然希望既追求效益,同時又能保持規模。

但是,如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話,在個人人性的弱點驅使之下,他們不一定能夠保持清醒的認識。很多時候,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三星就一直在這樣的情緒支配下前進。而現在問題出來了,嚴重到足以致命的地步。因此,尹鍾龍必須從裏到外重新塑造三星。提出“利潤第一”的口號隻是全麵改革的一個前兆。

在以前,韓國企業和日本企業一樣,一般奉行不裁員。但現在,要提高效率、改革機構、精簡員工,尹鍾龍很為難,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辭退了7萬5千名雇員中的3萬名,將近一半。

除了致力提升利潤外,尹鍾龍還想盡一切辦法令組織架構扁平化,將決策權下放。這樣即使是較低的管理層也能製定一些關鍵的決策,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