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求才貴在真誠(1 / 1)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對待人才,貴在“精誠”,也難在“精誠”。以情感人是招賢的重要手段,情到深處人才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原文”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

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

(《莊子·漁父》)

“原文”

真,是精誠的最高表現。不精不誠,就不能打動人心。所以勉強哭泣的人,表麵看是悲傷的,實際上不夠哀痛;勉強發怒的人,表麵上看是嚴厲的,實際上不夠威嚴;勉強表示親熱的人,表麵看是有笑容,實際上不夠和諧自然。真正的悲傷即使沒有聲音也是哀痛的,真正的憤怒即使沒有怒形於色也是威嚴的,真正的親熱即使不是笑意盈盈卻是和諧自然的。真實的情感蘊藏在心裏,就會流露出自然的神情,因此人們更珍視這種真摯的情感。

莊子這裏的“精誠”指的就是一種發自肺腑的真誠。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出於此。其意是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對待人才,貴在“精誠”,難也在“精誠”。劉玄德三顧茅廬請孔明,憑的是誠。以情感人是興企招賢的重要手段,情到深處人才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國台灣鋼鐵大王趙耀東網羅台灣財經奇才陳世昌的經曆也為世人稱道。鋼鐵大王趙耀東欲請陳世昌擔任下屬公司中鋼的財務顧問,但被陳世昌婉言拒絕了。趙耀東知道陳世昌理財的本領十分高超,認定非請之不可。

在一請二請皆不奏效的情況下,趙耀東幹脆跪在這個奇才的麵前。陳世昌大驚,慌忙下跪還禮。

趙耀東說:“你不肯應承,我就不起來。”

陳世昌說:“何必強我所難。”

如此對跪了整整15分鍾,這兩位均已年近花甲的老人,終於握手大笑相攜而起,陳世昌被趙耀東的真誠所打動,應允出山相助。趙耀東常說“辦中鋼這樣大的事業,最要緊的是選人才。”

趙耀東求才的故事,不僅聞名世界,在企業界也傳為美談。

要吸引人才,方法很多,但始終都擺脫不了兩個字——真誠。真誠可體現在諸多方麵,例如對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要保持耐心,始終不慍不火,恭敬有禮,那麼,總有一天會感動他的。

一天晚上,美國一家汽車輪胎公司的經理菲利斯通信步走進一家酒吧喝酒,這時一個喝得爛醉的年輕人搖搖晃晃從裏麵走出來。酒店老板自言自語地抱怨說:“搞發明真是害死人了。”

“搞發明怎麼能害死人呢?”菲利斯通經詢問,明白了這個喝得爛醉的人叫羅唐納,搞了個新式橡膠輪胎的發明,他拿著專利證書找到橡膠巨子史道夫,希望他能購買他這項技術。沒想到史道夫輕蔑地把專利證書隨手拋在地上,還說他是騙子,審查專利的都是外行。這極大地刺傷了羅唐納的自尊心,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搞發明了,並常常借酒澆愁。菲利斯通很為這位年輕人感到難過,決心去拜訪一下他。

第二天,菲利斯通去拜訪羅唐納,見麵後微笑著說:“你就是羅唐納吧?我今天特意來拜訪你。”

正在幹活的羅唐納眼中露出警惕的目光,淡淡地說:“我跟閣下從來不認識,你找我什麼事?”

“我想跟你談談你的那個發明。”菲利斯通說。

一聽“發明”兩個字,羅唐納就生氣地道:“我沒什麼發明,你認錯人了。”

“是酒吧老板告訴我的。”

“你認錯人了。沒有就沒有,你少跟我唆!”羅唐納氣呼呼地走開了。

菲利斯通想,一個有才能的人辛辛苦苦搞了個發明,卻被說成騙子,心裏有氣是十分自然的,於是第三天又去羅唐納家找他,不想羅唐納不在家。菲利斯通整整等了一天,他又累又餓,幾乎支持不住了,但求賢若渴的心情支撐著他堅持了下去。終於,羅唐納回來了,菲利斯通喜出望外,正要迎上來,突然眼前一陣恍惚,羅唐納趕緊把他扶住。

“你感到哪裏不舒服?”羅唐納的聲音帶有幾分歉意。“沒什麼,我已經等你一整天了,羅唐納先生。”羅唐納被感動了,之後,他們倆談了很久。菲利斯通慶幸自己認識了這麼一位有才華的人,羅唐納也有感於菲利斯通的誠意和慧眼,他們交上了朋友。菲利斯通按照羅唐納的發明,製成了儲氣量很大而且不易脫落的橡膠輪胎,這種產品一打進市場,立刻就成了搶手貨。羅唐納的專利,成為菲利斯通事業的推動力,促使其公司迅速發展,最後成為美國最大的輪胎公司。

通過此例,領導者應該有所感悟:誠到深處情自現,不見誠字不見情。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心競爭。人畢竟是有感情的,誰能真正贏得人才的心,誰就能招來人才,留住人才!